蘭陵公主受帝后之寵讓駙馬柳述也水漲船高愛屋及烏。
隋文帝在眾女婿中最喜愛和重視柳述,文帝晚年對其愈加倚重,讓其攝吏部尚書事。
柳述雖然才幹精明、公務得當,但父親已逝、失去人引導節制,又青年得志年少氣盛,不免恃寵驕橫待人態度不好。
甚至連隋朝最重要的老功臣之一、隋文帝和皇后的左右臂膀楊素他都敢折辱。
楊素出身弘農楊氏,天賦極高、能力非凡又個性高傲,位高權重也凌辱過很多大臣,柳述的父親柳機就被楊素戲謔過。
現在柳述可算報得一箭之仇了,老辣精明的隋文帝看在眼裡,把女婿耳提面命教育一番,柳述才驚出一身汗,收斂踏實很多。
柳述因為尚公主,一路加官進爵。
在隋文帝完成了廢易皇儲之後,為了保持對新太子的威懾制約,文帝又逐漸架空了權臣楊素,並且令柳述擔任兵部尚書。
已經成熟很多的柳述這回誠懇上表謙虛自己無功,不該擔任這樣重大的職位。
隋文帝也很滿意女婿的表現和進步,於是令他代理兵部尚書,參掌機密。
韋雲起批評道:柳述沒經過大事,只因為他是公主之婿,才身居要職。
我恐怕有人議論陛下‘官不選擇賢能之人,專選自己私心寵愛的人’,這是不利朝政的事。”
文帝告誡女婿:“雲起的話是你的治病良藥。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師和朋友。”
自從文獻皇后去世後,受此打擊過深的隋文帝再也提不起精氣神,已經垂垂老矣。
仁壽四年正月,隋文帝來到避暑離宮仁壽宮之後不久,就臥床一病不起,柳述一直陪伴侍疾。
到七月份,文帝已經病入膏肓眼看不行了,他特意和百官依依辭別,準備了無遺憾平靜地告別人世,結束自己波瀾壯闊的風雲一生,然後靜靜地與獨孤皇后夫妻兩個地下相會。
但是,史書上記載的一樁桃色緋聞讓他的死變得撲朔迷離,也徹底改變了柳述和蘭陵公主的命運。
《北史》相關記載如下:“上於仁壽宮寢疾,述與楊素、黃門侍郎元巖等侍疾宮中。
時皇太子無禮於陳貴人,上知之,大怒,令述召房陵王。述與元巖出外作敕書。
楊素見之,與皇太子謀,矯詔執述、巖屬吏。及煬帝嗣位,述坐除名。
公主請與同徙,帝不聽。述在龍川數年,復徙甯越,遇瘴癘死。”
柳述被判流放嶺南後,隋煬帝令蘭陵公主改嫁,一直溫柔婉順的阿五血液裡從母親那裡繼承到的剛烈倔強爆發了!
“要我改嫁就是要我的命,我再也不想見到至尊了,請廢黜我的公主封號,讓我這個罪婦陪著柳述一起上路吧!”
楊廣大怒:“天下豈無男子,欲與述同徙耶?”
阿五:“先帝把我嫁給了柳述,今天他犯罪,我本該連坐,不敢勞動至尊屈法申恩!”
楊廣不允。
這樣一出家族和個人悲劇已經熬幹了阿五的精神,那一口氣爆發後,她身體迅速垮掉了,臨死前對兄長上表。
“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詩,鄎媯不言,傳芳往誥。妾雖負罪,竊慕古人。生既不得從夫,死乞葬於柳氏。”
《隋書》載:“帝覽之愈怒,竟不哭,乃葬主於洪瀆川,資送甚薄。”
這樣一個悲劇人物,此時因為歷史的改變,還沒有出嫁,楊阿五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但終究難逃命運。
當獨孤皇后得知讓楊阿五嫁給高順時,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畢竟兩國可是敵國。
可是楊堅已經想的很明白,所謂的和親,其實首先是一種試探,試探齊國的態度。
如果高順答應了和親,說明他也不想開戰,如此兩國可以繼續發展,最終比拼國力。
可高順如果拒絕,那就說明齊國已經做好了準備,之前的強硬態度並不是虛張聲勢,隋國也需要做好準備了。
而且兩國一旦和親,名義上就成了盟國,若果誰先撕毀盟約,那就是背信棄義,為天下人所不恥。
大義說起來玄之又玄,可也不難解釋。
如果你要欺負人,沒有理由,那麼你就是耍流氓。
要是你有理由,甭管他是不是真的,你這叫替天行道。
華夏古代搞造反亦或者幹啥事情都喜歡佔據大義,說的簡單點叫做事出有名。
《資治通鑑》記載:漢王率軍南下渡過平陰津,抵達洛陽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