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朕就選一宗室女子,冊封為公主……”
“陛下不可,若想安撫齊國,必須是真正的公主!”
“這……”
這下楊堅為難了,他雖然有五個女兒,可四個大的都已嫁人,只剩下一個小女兒,頗受夫妻二人寵愛。
而這個小女兒,就是歷史上的蘭陵公主,楊阿五。
蘭陵公主,字阿五,弘農華陰人,隋文帝楊堅第五女,母為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美姿儀,性婉順,讀書知禮,得到父親鍾愛。
歷史上的楊阿五命運很悲慘,她幼年得寵,但又不得不為家族做出犧牲。
阿五出生前後,之前常欲致楊堅於死地的北周權臣宇文護已經被周武帝剷除。
阿五的大姊楊麗華被聘為了皇太子妃。
武帝厲兵秣馬欲吞北齊,一直被排斥打壓的楊堅也想趁此有所作為。
能幹賢淑的獨孤夫人這幾年又相繼為他添了第四子楊秀、阿五和幼子楊傑。
事業順利、家庭和美,皇親國戚隨國公楊堅的生活看來頗為順暢如意。
但陰影很快又籠罩在楊堅頭上。
因為楊堅相有奇表、氣質突出,周武帝腹心臣僚王軌和齊王宇文憲對他起了猜忌,勸周武帝儘早除他,楊堅再度陷入險境。
所幸周武帝不以為意,不過在一笑置之之餘,卻也把楊堅從定州總管調任至南亳州總管。
周武帝傾全國之力吞滅了長期對峙的老對手高氏北齊,為統一中國做準備時,卻得病英年早逝,其子宇文贇即位,是為宣帝。
周宣帝一反父親勵精圖治做派,荒淫殘暴,誅殺了一大批宗室和大臣後,又把目光投向了岳父楊堅。
楊堅叫苦不迭狼狽不堪,正謀外放試圖放保全性命時,長期處於非理性生活狀態的宣帝在即位兩年後暴病而亡。
這時宣帝之子靜帝年方九歲,最高皇權陷入真空。
宣帝倖臣劉昉、鄭譯矯詔引外戚楊堅入宮輔政,試圖透過操縱他掌控最高權力。
沒想到卻被楊堅反制,從而抓住機會把持朝政,安撫住各勢力集團,平定了反對勢力發難的波及大半個北周國境的三總管軍事叛亂,並在一年後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三總管軍事叛變的平定為楊堅樹立權威、眾人歸心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其中司馬消難這一路叛亂為北周重臣王誼所破。
王誼驍勇善戰有膽氣,曾遭宣帝打擊,又與楊堅是老朋友,立此大功,楊堅與其結成兒女親家表達信任和感謝。
於是,年少的阿五以準公主身份下嫁王誼之子王奉孝。
隋楊代周之後,楊阿五封為蘭陵公主,王誼進爵為郢國公,隋文帝夫婦親倖其第以示恩寵,王家一時極其風光。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小駙馬王奉孝因病夭亡,蘭陵公主按制守孝三年。
一年多後,性格粗率的王誼覺得阿五年紀小,不用講究那麼多虛文禮節,便上書文帝請求讓公主除服。
結果卻引發了此後意想不到的悲劇,他不幸成為了時代發展的犧牲品。
隋文帝雖然發跡晚,但其實是一個胸有大略、目光長遠的雄主。
他上臺之後,逐步開始改革沉弊、建立新制,樹立君主權威,開始了一系列中央集權行動,其中意識形態領域是其中重要一環。
王誼這道不恰當的上表被御史大夫楊素彈劾,也讓隋文帝臉上無光無比尷尬。
雖然沒有受到責罰,王誼好心卻反而捱了批評,不由得內心忿恨。
之後王誼又被人告謀反,雖然事後查無此事,文帝賜酒安慰,但王誼越想越氣憤,鬱結於心愈加不平,並且很快找到了知音。
在新舊時代的轉型過程中,和王誼一樣,還有一些沒有意識到時代變化的往日功臣頗為失意,對當朝皇帝和新政表現出極大的不滿。
王誼和上柱國元諧走得很近,他們自覺功臣居然受到如此打擊,文帝實在翻臉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