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吃的是粗糧,工錢也並不多,可積累下來也是一筆財富,加上節省的口糧,也是不小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這些官員好像生怕他們出事,對他們各種強調保護,方方面面加一起,可謂是亙古未有。
高順之所以這麼做,當然不是發善心,現在的百姓很淳樸,幹活只要給口飯就行。
可是長城已經開始修建,未來還要開鑿運河,囚犯俘虜無法滿足需求,那就只有徵集民夫。
可隨意徵集那是勞民傷財,弄不好就會有人造反,當年劉邦不就是因為跑了兩個勞役,這才不得不起義的。
雖然劉邦比較特殊,卻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改變百姓的看法,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工人階級是隨著資本出現的,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工人階級出現了。
而現在高順大力發展經濟,已經帶動了階級的出現,可百姓的觀念一時間還無法轉變,在他們心中,修長城就是有去無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高順從國子監著手,第一次施行僱傭制,這些人是半徵調半僱傭,一開始不願意,但幹起來就沒人願意走了。
雖然乾的活很累,可能吃飽飯又給錢,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有了滿足心裡,他們幹起活來格外賣力,再加上人道關懷,更是恨不得拼盡全力。
正是這種情況下,才有如此的速度,高順離開了工地,來到了之前的國子監,這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子監。
一個課堂上,坐著二十多個孩童,他們都在十歲左右,是朝廷勳貴的子嗣。
能夠在這裡學習的,除了皇子就是有功之臣,高順現在兒子太小,還不到入學的年齡,所以他來這裡主要是看李靖的。
國子監在高順的主持下,增加了許多課程,不僅僅是經史子集,還有格物、算數和兵法。
其中大部分教材都是高順編的,主要是這年頭科學實在不發達,隨便拿出點物理、化學知識都是重大發現。
此時孩童們正在背三十六計,三十六計出現在明清,作者不詳,其實就是一個計謀總結。
之所以傳授這些孩子兵法,主要是他想建立一座皇家軍事學院,他要培養出一批將領。
自古以來兵法都是不傳之秘,所以這些孩子也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其父母都是高順的絕對心腹。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
小小年紀的他們,可能不理解這些計謀的意思,先生也沒有進行實戰講解。
但從小開始培養,可以讓他們更加融會貫通,等到關鍵時刻,他們自然而然會明白。
就像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詩膾炙人口,可誰又能想象其中的意境。
只有有一天看見地上的月光,腦海裡就會突然出現,原來這句詩是真的。
這是一種意識的培養,高順要讓他們養成一種本能,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成長,早日為高順所用。
李靖坐在第一排,也跟著搖頭晃腦地背誦,高順沒有去打擾他們,等到一堂課結束,隨著先生說下課然後離開,孩子們這才歡快的跑出了課堂。
見他們下課了,高順這才走了過去,那名先生明叫高粲,是高順本家卻不是宗室。
高粲,字章宏,今年年近不惑,曾出任地方刺史,因為博聞廣記被朝廷召來,在國子監教書。
“微臣拜見陛下。”
高粲見高順連忙施禮,高順微笑攙扶道:“先生不必多禮,這些孩子最近可還聽話?”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