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太子拒絕了突厥的和親請求,很快就傳了出去。
對此高順也沒打算瞞著世人,不但大大方方的承認了,還語出驚人做出一番總結。
“我大齊乃天朝上國,理應有大國的氣節,無論是君王還是臣子,都應該以百姓為重。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這番話可謂是語出驚人,有人實在看不下去了,竟然越過內閣直接向高長恭上書。
陽休之向他稟告此事,其實內閣也覺得高順有點太沖動了,要知道他現在只是個太子,還不是皇帝。
“殿下此言,實有越俎代庖之閒,若是陛下追究起來,怕是於殿下不利啊!”
彈劾的奏疏雪片般遞上,那些守成的大臣真心覺得沒必要,現在天下還沒統一呢,高順就這麼狂傲,若是等他當了皇帝,不得唯我獨尊,聽不近任何意見啊。
面對官員的彈劾,高順權當沒看見,高長恭召見了相關官員,聽他們說了一番大道理。
“按照愛卿所言,太子這次是惹了大禍了?”
“陛下所言極是,太子拒絕突厥使臣和親,必然會惹惱突厥,一旦突厥大舉來犯,我朝必然陷入戰亂。”
高長恭聽了面無表情,又看了看另一個言官,那人看錶現的機會來了,立刻上前。
“陛下,太子愛民之心,尚可理解,只是他的話,實在尤為不妥,君王和天子,都在說陛下您啊,他這話實在是大不敬…”
此言一出,幾個大臣都臉色一變,太子現在的實力,已經不是可以動搖的了,這位這麼說,等於再找死。
“嗯,諸位還有其他的看法麼,不妨一起說出來。”
那言官見高長恭沒發火,也沒表示出不悅,索性豁出去了,再次說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理應主持朝政。
太子若是少年老成,可畢竟年輕氣盛,如今齊國蒸蒸日上,需要陛下引導正確的方向。
若是任由太子施為,不但影響陛下威嚴,還容易留下隱患,走錯了方向。”
那大臣說完,跪下給高長恭行大禮,高長恭看了看其他人,平靜地問道:“你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他們幾個人都是御史言官,這次是代表和親派來的,基本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雖然他們不想針對高順,可已經有人出頭了,他們也不得不跟隨,只能一起跪下。
“請陛下主持朝政!”
高長恭看著地上的臣子們,忽然笑了,道:“你們真是一點不讓朕驚喜,你們可別忘了,是太子啟用了你們!”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心裡咯噔一下,暗道事情不妙。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太子是朕的兒子,果然是最瞭解朕的。
朕乃武將出身,雖是齊國宗室,卻常年征戰沙場,若不是當了皇帝,朕才不願待在這皇宮!”
“這……”
言官們額頭開始冒汗,感覺節奏不對,按理說這時候高長恭應該忌憚高順,收回他的權利才是。
可他們小看了高順,也小看了高長恭,高長恭心裡最清楚,齊國能有今天,都是高順一手促成的!
“既然爾等說太子名不正言不順,那麼朕就禪位於他,然後去北境,會會那佗缽老兒!”
“陛下不可!”
一句話把眾人嚇壞了,他們剛說完高順的壞話,高長恭轉眼就要禪位,若是高順當了皇帝,他們還有活路?
可當他們看見高長恭的目光時,都覺得遍體生寒,尤其是高長恭接下來的這句話。
“太子早就料到你們有這一天,他讓朕提醒你們,現在齊國只有他一個成年皇子,就算你們搬到他,打算讓誰接班?
還是說你們想未雨綢繆,長久打算,打算培養一個皇子出來,然後爾等把持朝政?”
“臣等不敢,臣等不敢啊!”
高長恭這是誅心之言,高順知道言官的厲害,所以打算借這次機會敲打他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