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的霸氣側漏,可嚇壞了盧思道,他是瞭解突厥實力的,知道突厥不好對付。
他立刻派人去通知內閣,然後繼續勸著高順,從中周旋打算緩和氣氛,結果高順毫不退讓
突厥的使者雖然有些不瞭解漢文,可也聽明白大致的意思,高順這是拒絕了他,氣的一甩袖子轉身而去。
“達那使者,達那使者?這……”
盧思道看著高順,高順臉上的怒容消失,臉色恢復平靜,此時他才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歷史上也有相似的一幕。
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政權,與北齊為爭奪黃河流域的統治權展開激烈的交鋒。
北周為了拉攏突厥,大成元年二月,突厥佗缽可汗派使節求婚,北周宣帝宇文贇選中堂妹,封為千金公主,預備下嫁。
但由於突厥拒絕交出北齊流亡“皇帝”高紹義,所以婚事一度延宕。
翌年二月,突厥再次遣使入貢,這次終於迎娶了千金公主。
就在千金公主下嫁的當年七月,父親趙王宇文招就因謀誅國丈楊堅而被誣陷處死,她的兄弟也被屠殺。
大象二年二月,楊堅代周建隋,是為隋文帝。
其後丈夫佗缽可汗也死了,千金公主按突厥收繼婚習俗,嫁其侄沙缽略可汗。
千金公主發誓要為宇文家族報仇,便慫恿沙缽略可汗侵隋,再加上隋朝對突厥也不如北周,所以沙缽略答應千金公主的要求。
隋文帝派使節到突厥,沙缽略可汗責罵道:“我本是周室的親家,如今楊堅滅了周室,自己當上皇帝,如果我袖手旁觀,有何臉面再見我的可敦?”
開皇二年,突厥正式向隋朝宣戰,四十萬大軍勢如破竹,先後攻下延安、天水等六城,長安震動。
楊堅採取長孫晟的建議,以離間計挑動突厥各部落。
隋朝的離間計取得了極大成功,沙缽略可汗的叔侄紛紛反叛,沙缽略腹背受敵,陷入困境。
千金公主明白楊堅最希望看到突厥內部自相殘殺,萬般無奈下,千金公主決定暫時將自己的國恨家仇放在一邊,先幫助丈夫走出絕境。
她向楊堅寫去親筆信,表示自己雖是北周公主,卻十分欽佩楊堅的聖明,請求做大隋皇帝之女。
楊堅此時的主要精力在滅陳,於是順水退舟,賜公主楊姓,收為養女,改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希望她深明大義,為隋和突厥安定做出貢獻。
此後,兩國來往不斷,取得暫時的安寧。
當然,這樣的安寧只是暫時的,楊堅表面上對公主恩寵有加,心中卻無法信任。
公主忍辱負重,為兩國的友好交往也確實做了一些事,但對楊堅滅其宗族的仇恨始終無法釋懷,雙方都只是利用對方,各藏心機,只要有機會必將對方一口咬死。
開皇七年,沙缽略可汗病死,經過葉護可汗的短暫統治後,由沙缽略可汗之子都藍可汗即位。
大義公主按照突厥的風俗,又嫁給都藍可汗。
開皇九年,楊堅滅掉南朝陳國,為表示恩寵,將陳後主陳叔寶一面華貴的屏風賜給大義公主。
公主久居塞外,許久沒有見過如此華麗的東西了,睹物思人,國恨家仇一起湧上大義公主的心頭,激動之餘,她忘記了謹慎,揮筆在屏風上提詩一首: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富貴今何在?
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餘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惟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這首詩流傳到隋朝,楊堅發現她的國恨家仇是如此強烈,暗想大義公主隨時可能挑動都藍可汗與隋朝宣戰,他決定除掉這個隱患。
開皇十三年,有個流浪到突厥的漢人楊欽聲言自己是大義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派來的心腹,西河公主與丈夫打算與突厥聯合發兵,滅隋復國。
報仇心切的大義公主信以為真,並說服都藍可汗同意發兵。
其實這楊欽很可能是隋朝派出的間諜,因為楊堅不久便得知此事,派長孫晟前往突厥捉拿楊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