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又要過年了,高順向高長恭建議,明年可以改個年號。
高長恭很是大夫,對他道:“聽說宇文贇把皇位傳給他兒子了,要不你來當皇帝吧!”
高順連連擺手,苦笑道:“父皇春秋鼎盛,幹嘛著急退位,現在我雖然身為太子,但也一直替父皇分擔啊!”
高長恭抽出寶劍,隨手刷了個劍花,道:“那日你問朕能否打敗突厥的騎兵,朕後來又想了想,可以試一試,但是朕必須親自帶兵,效法漢朝的衛青!”
“不用不用!”
高順看出來了,高長恭這是癮又犯了,不和人打架就不痛快,這次國戰為了顧及西面戰局,他打的一點不痛快。
“兒臣覺得,如今我國應該繼續發展,如果想要一統天下,就必須儲存實力滅掉周國。
這是一個大業,所以兒臣建議改年號為大業,同時告示全國,以顯示朝廷的用心。”
“大業,這個年號不錯,朕也是想趁著年輕,替你們多掃清障礙。”
高順笑著謝過高長恭,心中很是欣慰,早些年他需要高長恭坐鎮,怕鎮壓不住各方勢力。
如今他的勢力遍佈朝野,已經可以獨自面對一切,但他依舊不想當皇帝,因為這個位子並不輕鬆。
承光七年,十二月。
元日來臨,朝廷放假三天,大臣們也可以回家團聚,高長恭也把宗室之人據起來。
由於齊國沒有滅亡,高家很多人都活著,這些年的養尊處優也磨沒了他們的心性,對高長恭父子絕對的恭敬。
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高順也難得地放鬆一下,李姝菡和馮小憐一左一右伺候著他,有年輕一代不斷地來敬酒。
大業元年,正月初一,公元五八零年。
突厥、契丹、高句麗、党項、吐谷渾、林邑、真臘、倭國等邦國遣使朝賀,一時間十分熱鬧,儼然有萬國來朝的景象。
與歷史上的萬國來朝比,其實遠沒有隋唐的規模宏大,畢竟齊國並沒有招來他們,而是他們主動來的。
“萬國來朝”這個詞,首見於對隋煬帝統治時代的記述。
隋煬帝即位後,急於要在短的時間內成就自己的“聖王之業”,而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盛大景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為此,他向高麗發動進攻,以實現“四夷賓服”的霸主地位,在“形象工程”建設方面也不惜下血本。
《隋書·音樂志》記載大業二年突厥啟民可汗染干來東京洛陽朝賀之事後繼續說道:“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
隋大業年間,透過使用“厚利”招徠,在西域的四十四個酋長國中,“相率而來朝者三十餘國”。
另外,北面的突厥、契丹,東面的倭國後世日本),南面的林邑後世越南)真臘後世柬埔寨)等政權,也先後遣使來洛陽朝覲通好。
一時間,東都洛陽使節紛至,胡商雲集,店肆林立。
隋煬帝還常於東京皇宮紫微城正殿——乾陽殿接受萬國朝賀,設九賓之禮,並作有《冬至乾陽殿受朝詩》:“端拱朝萬國,守文繼百王。
由於齊國重視商業,所以很多西方商人都來過,之前由於周國和陳國的阻攔,來往十分不方便。
如今齊國滅了陳國,收復了嶺南,相當於開啟了東南亞的大門,繼而開闢了一條商路,高順稱之為南絲綢之路。
古人喜歡把商路稱之為絲綢之路,是因為絲綢可以作為主要的貨物,北面的河西走廊被周國控制,那麼就只能走南面。
再加上海上的航道,相當於有三條絲綢之路,這不但是商業往來,也是文化交流。
高長恭接受朝賀後,就把接待任務丟給高順了,這些外國人長相各異,看起來確實有些彆扭。
還好高順後世從電視上開闊了見識,知道這是正常的,心說你還沒見過非洲人呢,如果看見還不被說成鬼啊。
有這種機會,高順自然不能放過,他把盧思道和皇商們都召集到一起,然後和他們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