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儀同劉昉總在宇文泰身邊,鄭譯那時死了妻子,宇文泰令鄭譯娶梁國的安固公主。
宇文邕親總萬機後,以鄭譯為御正下大夫,繼而轉任太子宮尹。
當時太子宇文贇失德,內史中大夫烏丸軌常勸宇文邕廢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裡總是不安。
此後宇文邕下詔,讓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於是私下裡對鄭譯說:“秦王是陛下的愛子,烏丸軌是陛下的寵臣。
我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蘇被廢、被殺的事呢?”
鄭譯道:“願殿下弘揚仁孝,不失為子之道而已,不要為別的事擔心。”
太子以為然,破賊以後,鄭譯因功勞最大,賜開國子爵,食邑三百戶。
接下來的歷史,本應該是他與皇太子過於親近,宇文邕大怒,削職為民。
太子又召他去,鄭譯仍像過去那樣與太子親近,他因此對太子說:“殿下何時可得天下?”
太子高興,而更加親近他,直到太子繼位,他受到重用。
可如今宇文邕還沒有貶他就死了,而他表面上還是忠於宇文邕的臣子,本有心親近宇文贇,奈何宇文贇不給他機會。
這時齊國頒發招賢令,鄭譯根本沒有在意,鄭家的遭遇他很清楚,高順可以說是他的仇人。
然而楊堅突然找到了他,二人早初有同學之誼,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與他傾心交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齊國招賢納士,正是你的機會,鄭家被高廣敬遷走,為的是震懾世家,卻沒有趕盡殺絕。
你此時若是回去,高廣敬用你,則可以恢復鄭家往日榮光,若不用你,則招賢令就是笑話,對周國亦是大功一件。”
鄭譯是聰明人,立刻就明白了楊堅的意思,楊堅這是讓他回去破壞齊國招賢,這是一次報仇的機會。
至於入齊國為臣,鄭譯從來沒想過,從始至終他都沒瞧得起高家,也不得不佩服他看人的眼光。
要是高順沒有出現,鄭譯一直活到隋朝,跟隨楊堅富貴一生,然而他專權擅政,貪贓枉法,並不是什麼忠臣。
接到了楊堅的任務,鄭譯秘密來到齊國,這才有了高調出場的那一幕,他要讓所有人知道,他鄭譯回來了!
禮部官員給鄭譯登記後,卻不知如何安排,只能給他先安排了住所,又好生招待。
作為宇文邕的心腹,鄭譯還是有些功勞的,他很會做人,在宇文邕和宇文贇中間左右逢源。
事情沒有暴露,他就是個老好人,如今又憤然離去,更顯得他高風亮節。
高順得知他回來了,心中先是錯愕,很快就想明白了。
要不是高順熟知歷史,還真容易被迷惑,鄭家的事已經過去兩年,如今可能要被重新翻出來了。
他頒佈招賢令,目的就是為了尋找賢臣,鄭譯輔佐過宇文邕,按理說應該被禮遇。
可這傢伙目的不純,明顯是來搗亂的,但高順還不能不接受他,否則招賢豈不成了空談。
古有千金買馬骨,目的是感化世人,高順識破了楊堅地陰謀,卻不得不偽裝。
“哦?正義果然人如其名,如此深明大義,棄暗投明,我等豈有不納的道理。”
鄭譯,字正義。
高順說完,薛道衡皺眉道:“殿下,如果鄭譯要為鄭家求情,把家族遷回滎陽郡,我們豈不是很被動。”
高順聞言點頭,知道薛道衡的擔心,如今齊國好不容易壓下世家,不能因為一個鄭譯前功盡棄。
“鄭譯此舉,明顯是有備而來,諸位可能有所不知,此人乃是楊堅同窗,並非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薛道衡聽了一愣,不解地問道:“殿下既知他的關係,該如何處之?”
高順笑著看向魏長賢,魏長賢在不久前來到鄴城,正是入駐東宮,擔任翰林編修,太子少師。
雖然是少師,可他卻不敢以老師自居,高順的才學當世少見,近幾年高順讀遍了經史子集,可謂是真正的學富五車。
“既來之,則用之,楊堅將計就計,那我們就給他來個奉為上賓!”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