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學術該通,博聞千載;或政事明允,才為時新。
如斯之倫,並堪經務,而韜光勿用,仕進無階,委身蓬蓽,深為可嘆。
所在官僚,精加訪採,庶使垂綸必察,操築無遺,一善弓旌。
咸宜舉送。
招賢令一出,傳誦天下,不只是齊國,還包括周國和陳國。
很多人頓時明白,齊國這是有備而來,周國現在人心離散,自然有很多官員辭官,高順等的就是這個。
“如果不在周國當官,那就來齊國吧,我這裡待遇優厚,等待你們的到來。”
所謂的招賢令,就是後世的招聘啟事,周國的官員看了,有不少真就動了心。
楊堅看著手上的文章,目光陰沉駭人,高順這招釜底抽薪很高明,讓他都有些措手不及。
要想掃清障礙,就必須藉助皇權,而這樣做勢必會得罪一些人,這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對於那些臣子來說,除了個別的骨頭特別硬,大多數都是牆頭草,只要等他當了皇帝,自然就會臣服。
可在此之前,他們難免會受些委屈,楊堅心裡很清楚,關隴集團勢力再大,最終還是要解決的,所以不能讓人才流失太多。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他暫時想到兩個辦法:
第一,嚴防死守,不讓官員出境,一旦發現以投敵叛國論處。
第二,暫緩攻勢,讓宇文贇收斂一些,拉攏一下人心,然後在徐徐圖之。
這兩個辦法都不是什麼好辦法,前者更容易拉仇恨,弄不好還容易出現反效果。
而後者則容易提醒宇文贇,宇文贇雖然叛逆,但並不是傻子,若是有人點醒了他,自己容易有危險。
這兩個辦法都不行,楊堅繼續思考起來,很快就想出了第三個辦法,將計就計!
……
招賢令一下達,銅雀臺又熱鬧起來,當年曹操就曾下過求賢令,幾百年恍然如夢。
做戲就要做全套,朝廷在銅雀臺設立了招待處,民間的人才需要考核,外來的官員需要登記調查。
銅雀臺下,一輛馬車緩緩停下,一位男子從馬車上下來,三十出頭的年齡,長得是儀表堂堂。
“這是來了大人物了!”
男子的出現,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之前雖然也來了不少人,但都很是低調。
像這位一樣坐著馬車、帶著隨從的,他還是第一位。
“銅雀臺果然名不虛傳,今日得見招賢盛況,也算是朋友不虛此行了!”
男子笑吟吟地欣賞著銅雀臺的風景,立刻有禮部官員下來,走到近前恭敬的迎接。
“敢問先生高姓大名,來自何處?”
那男子聽了很坦然地開口道:“滎陽鄭譯!”
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愣住了,瞬間就想到了鄭家,如今已經不是當初的鄭家了。
而鄭譯這個名字,很多人也並不陌生,鄭家之所以很有名望,也有鄭譯的原因。
鄭譯很有學問,又通曉音樂,善於騎射,鄭譯的堂祖父、開府鄭文寬,娶了北魏的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就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妻子元氏的妹妹,平陽公主沒有兒子,宇文泰就讓鄭譯過繼給她家。
因此,鄭譯小時就被宇文泰親近,總讓他與宇文泰諸子玩耍。
十幾歲時,鄭譯曾到相府司錄李長宗處,李長宗當眾與鄭譯嬉戲。
鄭譯老著臉對長宗道:“明公您的地位、聲望都不輕了,人們都看著您,您卻這樣玩耍嬉戲,這不是喪德嗎?”
李長宗很奇異。
鄭文寬後來生了兩個兒子,鄭譯又回到了自己家裡。
宇文邕時,鄭譯開始當給事中士,後任銀青光祿大夫,轉任左侍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