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於此,不必求備,當待以不次,隨才升擢。”
高順說完,把事先準備好的奏章給眾人傳閱,眾人看了一眼,都看向高長恭。
高長恭見該他出面了,於是解釋道:“順豐的意思是,對於推舉上來計程車子進行考核,分經義、策論、詩三科。
經義者,經書也;策論者,時文也;詩者,不必贅述,以此三科考士子之才學,確保其為有識之士。”
高長恭這麼一解釋,大臣們都明白了,此時還沒有考試的概念,高順此舉可謂是開創先河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侍中高元遙道:“如此考核,恐怕沒有幾人能夠透過,若是最後沒幾人透過,豈不是天下人取笑。”
高元遙說出了眾人的憂慮,高順聞言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共尊顯之,代天牧民。
理應上傳下達,政令通行,使民鹹知上意,反映民情,使皇上能及時安撫百姓;
勸誡帝王,通達時變,廢除劣法,教化百姓,如此必須為有學之士,道德君子。
若官員無德,則陽奉陰違。不盡於職,遭遇饑年,民無積蓄,無以度日,離開田土,不務農事,五穀不勤,國家何豐矣。
地方官吏不懂政治,多次下詔要,勸民農桑,無動於衷,行動不力,奉詔不勤,勸民不明,有陽奉陰違之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農民甚苦,而官吏漠然待之,廢田傷民,自取滅亡,甚有官員利用權勢,投機取巧,賺取差價,與民奪利。
如此朝廷選官,必須要考核德行,而德行之本,是為學識,明理,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安邦,此為正道。”
高順在陳國講學的經歷,讓他的口才更進一步,如今滿朝文武,比高順更有學識的恐怕沒幾個。
大臣們聽了半天,心裡暗暗吃驚,高順父子一文一武,這是要無敵的節奏。
“諸位大人還有什麼疑問麼?”
高順說了半天有些口渴,於是讓侍女上茶,是沖泡的茶,他自己先喝了一口。
兩番長篇大論下來,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大臣們也都渴了,於是學著高順喝茶。
然而沖泡的茶水一入口,斛律光當時就噴了出來,道:“這是何物,為何如此苦澀。”
高順見狀也不怪罪,而是笑道:“將軍飲的太急了,此為飲茶,需要小酌慢飲,先苦而後甘。”
茶水有些燙,斛律光應該是大意了,其他人聽了高順的話,再次嘗試,果真如他所說。
對於高順弄出來的東西,高長恭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泡茶此煮茶省時省力,比較對他的胃口,所以王府早就換了,就是可憐了高順好不容易炒出來的茶葉。
眾人喝了幾口茶,再次回到正事,高順把道理講的很明白,朝廷選官光靠舉薦是不夠的,還必須透過考試。
接下來高順又舉了些例子,比如一個官員如果不識字,連告示都不會寫。
如果不會算數,連稅收都弄不明白,一定會被小吏糊弄,沒文化的壞處太多了,大臣們也都明白,而且形勢比人強,他們也鬥不過高順父子。
經過一番商討,這件事就定下來了,由中書省擬旨,以皇帝的名義下發,聖旨的內容和高順先說的差不多,根本就是他的意思。
寒門現在還不能動,在這其中讀書人也不多,如此那就先從大族裡找,但朝廷也沒說不能推舉寒門子弟。
推舉加考核,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召令一下發,天下讀書人都活躍起來,因為這次朝廷要的人太多了,足足一百人!
一連忙活了幾天,把準備準備工作作好,這時所有人終於發現了,在這個過程中,主導者始終是高順,而高長恭只是替他撐腰。
如此猜想,高長恭能夠攝政,恐怕也與高順有關,事實上攝政這個詞就是高順提出來,由高長恭說出來罷了。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