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的領土面積大概九十一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兩千兩百多萬。
這要放在後世,很可能還不如一個省,但此時已經很難得,人口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
如今的齊國,有九十七州,一百六十郡,三百六十五縣。
如此多的行政區域,管理起來並不容易,尤其是很多縣令並不合格,只不過沒來得及更換罷了。
高順如今是吏部尚書,有責任為國家選拔人才,科舉的推動還不到時候,可其他方法一時間還想不出來。
在這個年頭,就是歷史上那些世家大族都宣告不顯,高順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也沒發現幾個有名的人才。
有人可能不明白這是個什麼概念,唐朝開國名將李靖去年剛剛在周國出生,而隋唐的五姓七族,此時也十分低調,而且大多數都在周國。
“真的是一手好牌,難怪隋唐最終能取得天下。”
高順心裡十分感慨,再看齊國境內,沒有什麼五姓七族,只有什麼八貴,和八鬼沒區別。
八貴中和士開和高阿那肱都死了,只剩下領軍婁定遠,錄尚書趙彥深、侍中高文遙,領軍綦連猛,左僕射唐邕。
這幾人雖然沒什麼名氣,但也要比大多數官員強,所以他們如今還在朝中,並沒有受到貶謫。
尚書檯,幾位大臣齊聚於此。
“諸位,近日吾常思量為國取士之道,如今大齊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不知諸位有何辦法。”
有高長恭坐在上位,沒有人敢把高順不當回事,聽了高順的問題,都思索起來。
徐之才開口道:“為國取士,確實是大事,可著地方選有德之士,入朝為官,如此可得人才。”
魏收死了,朝中老人只剩下徐之才一個,徐之才今年有八十歲了,可謂是德高望重。
“老先生說的不錯,只需讓各地太守舉薦,然後由朝廷選拔即可。”唐邕附和道。
朝中少了不少宗室子弟,這讓大臣們更敢說話了,如今大局已定,就算趙彥深也不敢說什麼。
聽到大臣們都這麼說,高順搖了搖頭,這些大臣腦筋太死板,看來是無法讓他們主動開口了。
但凡事不可操之過急,直接推出科舉的話,勢必會遭到這個老臣反對,如此高順想出個辦法,反正讀書人大多都在世家大族,那就先從這些人裡選拔。
“推舉可以,但不能直接當官,必須經過朝廷考核,考核不過發回原籍!”
高順也懶得和他們墨跡,索性直接說出辦法,大臣們一聽面面相覷,他們對比還沒有概念。
“天下之重,非獨治所安,帝王之功,豈一士之略。
自古明君哲後,立政經邦,何嘗不選賢與能,收採幽滯,周稱多士,漢號得人,常想前風,載懷欽佇。
我朝負扆夙興,冕旒待旦,引領巖谷,置以周行,冀與群才共康庶績。
而匯茅寂寞,投竿罕至,豈美璞韜採,未值良工,將介石在懷,確乎難拔?
永鑑前哲,憮然興嘆!
凡厥在位,譬諸股肱,若濟巨川,義同舟楫,豈得保茲寵祿,晦爾所知,優遊卒歲,甚非謂也。
祁大夫之舉善,良史以為至公,臧文仲之蔽賢,尼父譏其竊位,求諸往古,非無褒貶,宜思進善,用匡寡薄。
夫孝悌有聞,人倫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節義可稱,或操履清潔,所以激貪厲俗,有益風化。
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美秀,併為廊廟之用,實乃瑚璉之資。
才堪將略,則拔之以禦侮,膂力驍壯,則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藝可取,亦宜採錄,眾善畢舉,與時無棄。
以此求治,庶幾非遠,文武有職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三科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