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夠在百忙之中還非常浪漫的給陸離回上兩首詩,本身也可以稱之為真愛了。
這待遇放在別人身上絕對會讓人羨慕嫉妒恨的,但是放在陸離身上,就讓人感覺還好,沒有特別突出的那種感覺。
不就是兩首詩嗎,也就那樣吧。
不過外人絕大多數也不知道他們之間的詩詞往來,倒是郭嘉知曉,不是曹操主動找他分享的,而是陸離信件送來的時候他正好就在邊上,曹操小小的失態完全沒有逃過郭嘉的眼睛。
或許當事人自己不覺得,但郭嘉看的很清楚,陸離有的時候是真的很善於神來一筆的。
對方總覺得自己對於人心的解讀不如他遠矣,可實際上讓郭嘉說的話,應該說他們對於人心解讀的側重點並不相同。
跟自己比起來,陸離更側重於日常交際中對於一段關系塑造的把握。
說來也是奇怪,按照對方的經歷來看,好多年都是在山野之中守孝,少與人存在交際,偏偏表現出了在交際過程中的那種信手拈來。
也不知道這是跟誰學的?
郭嘉心中隱隱劃過一個答案,卻又覺得不止如此。
有些東西不需要過度追根究底,別管對方怎麼擁有的這份技能,有就比沒有好。
就比如說這次,陸離來了封讓曹操意想不到的信,成功獲得了回詩兩首,日後說不定也能算是一樁美談。
可若是陸離沒有來上這麼一封信,故事可能就要變成事故了。
一時之間許是看不出來,但來日若是有點什麼,今日的欠缺便會成為攻擊的缺口。
很多時候,防禦的攻破並不會在眼前,而是早在很久之前,便開始鑿出裂縫。
在這方面,陸離做的一直很好,就算偶有疏漏,也大都能夠自己及時查漏補缺。
相比較起來,有些人便大大不如了,比如說曹操都已經打完荊州、益州了,還在拿著當年官渡說事的許攸,再比如說恃才放曠的一、二、三……
這種情況放在內部有不少,放在外部也大有可為之處。
這次得到益州,曹操也順帶著得到了不少益州賢才。
有的時候真的挺讓人感慨的,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放著良才美玉不用,隨手拋擲在角落中生塵的存在呢。
曹操對於新得到的美玉良才多有珍惜,主打一個絕不浪費。
有的時候只聞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事情,頗有幾分在所難免,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不然怎麼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呢。
陸離沒有特意來哭,但確實實打實刷了一把存在感,但有些人就不免讓人擔憂了。
想到自己某位從來都非常靠譜的好友,郭嘉忍不住懷疑自己來曹操這裡不是當謀士的,而是幫著對方調解交往問題的 。
這一個兩個的,真是沒有一個能夠讓人放心的。
他們兩個在外人看來各有各的靠譜,但偶爾確實會掉鏈子,反倒是會被人參“不治行檢”的郭嘉,在這方面卻從沒有掉過鏈子。
所以說靠譜這種事情啊,怎麼能夠只看表面呢,要透過外在看內裡才對。
郭嘉準備在其中幫忙推上一把,卻也沒有準備大咧咧的玩什麼有話直說,真誠或許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必殺技,但有些時候還是需要存在委婉與暗示的。
郭嘉與曹操說起了孫權陣營,說起“少主與老臣”之間關於戰與降之間的紛爭。
事實上在出現這個問題之前,孫權與張昭也算是一對年少統業與盡心輔佐的典型代表了。
可是在出現這個問題之後,雙方明顯出現了分歧,目前看起來分歧還沒有完全解決。
郭嘉明著在說江東,曹操卻聽出了對方的意有所指。
他隱約似乎猜到了對方想要說什麼,卻也不戳破,只問道:“奉孝有話不妨直言,你我之間難道也要這般拐彎抹角不成?”
郭嘉:“司空明見萬裡,嘉如何不算明言?”
對上曹操的目光,郭嘉也只是回以一笑。
有些話人家讓人直說,不代表你真的可以直說,再好的感情、再多的信任,那也不是拿來揮霍的。
再說了,有些話真的說出來,那就容易變成無可轉圜的事故了,他又不是來幫倒忙的。
明公,也未必真的想要聽到直言。
郭嘉沒有繼續說,曹操也沒有繼續追問,有些事情本也不需要問,隱晦的說一句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