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兩心如一
有關曹操上進的可能,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荀彧以為自己會是不同的那個,不是看法上的不同,而是他的存在對於曹操的不同。
從某種角度來說, 拋開那些曹操的的自家人, 他是在曹操弱小的時候最先毫不猶豫進行選擇的那個人,若以夫妻相比,他應該算是妥妥的原配正妻吧,還是對方未曾徹底發跡時選擇下嫁的那種。
他一直都清楚自己是不同的,所以他可以慷慨大方的幫忙納妾劃掉)介紹拉攏其他賢才過來。
他會有這份自信自然不是自己在這裡瞎自信, 除了他本身的能力與貢獻,曹操對待他的態度也是讓他擁有這份自信的重要因素。
可是隨著曹操的逐漸強大,隨著那種可能越發逼近真實, 他們之間的距離彷彿也在無形擴大。
真奇怪,明明按理來說,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在曹操與陸離之間才對, 可偏偏那倆人之間完全沒有問題, 反倒是他與曹操之間出現了這種毛病。
荀彧不是猜不到原因,他也不是不知道怎麼解決,可心裡忍不住堵著一口氣,不願意去做, 好似先做了就代表著某種東西的破碎。
有些人視性命、權勢為最至高無上的存在,願意為此拋棄所有, 但荀彧不是這樣的人,在他心中,有些東西遠比這些還要重要。
他有自己的堅守, 有自己的驕傲,有自己的不願妥協。
下位者對著上位者慪氣, 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荀彧非常清楚這一點,但他還是毫不猶豫的這般做了。
因為他跟曹操之間,從來不只是上下分明的關系。
若當真上下分明,所有的、一切的認知都算是什麼呢,算他自作多情嗎?
荀彧不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是在自作多情,但曹操始終保持的沉默卻好似在佐證這個他不願意相信的答案。
雙方都在沉默著,若是放任這種沉默繼續,或許事情最後會演變成一個大家都不想要見到的地步。
幸而他們有一 位共同的友人,聰明、智慧、善解人意、非常靠譜,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友人——來自某友人自我評價。
真可惜伯安不在這裡,不然絕對會給我捧場的,按照對方語言表達能力,說不定還要多誇上幾句呢,伯安誇人可好聽了,搭配上好看的臉與真誠的態度,格外讓人心情愉悅,某位友人在自我評價的時候,有些遺憾缺少了捧場的好朋友。
而在他的推動下見面的兩個人,也並非一上來就將事情直接了當的說開了的。
再聰明的人,有的時候也會有種笨拙的執拗在。又或者說,越是聰明的人,執拗起來就越是難解。
荀彧都做好了曹操會沉默到最後的準備了,說不定對方都準備登基了,他還被蒙在鼓裡當漢臣呢。
當然了,按照他的智商來說,這種事情肯定是瞞不住他的,但或許某人會保持沉默到最後呢。
他以為他們之間可以無話不談,可惜對方不是這般想的。
荀彧拱手道:“司空。”
別管心裡是怎麼想的,荀彧面上沒有展現出任何多餘的情緒,就好似對於所有的一切他都可以如同以往面對雜事一般,輕描淡寫的處理明白。
曹操上前握住對方的手,一併止住了對方的行禮:“文若。”
他仔細看著對方,好似兩人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面了,可明明早上議事的時候他們剛見過。
曹操:“這些日子諸事繁瑣,文若清減了。”
荀彧微微一笑,倒是沒有掙開對方:“明公何嘗不是。”
這看起來像是個心照不宣的笑容,但話題要是真的在這裡打住了,那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兩人在書房落座之後,沉默了好一段時間,好像都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
陸離與荀彧,甚至是整個荀氏絕大多數人的不合拍,在聰明人眼中從來不是秘密。
但是此刻,曹操打破沉寂的話題卻恰恰選擇了陸離。
曹操:“荊州之後,伯安曾問我心意如何。”
荀彧沒有對此發表什麼看法,只是安靜的提起水壺給兩人各自倒了一杯水,曹操來的時候已經不早了,這個時候喝茶的話,晚上容易睡不好。
因為習慣薰香,荀彧哪怕動作沒有任何出格的地方,但是總能帶起些許香氣。
相比之下,陸離在許多人看來,許是因為某塊玉佩患了什麼香味ptsd,反正除非必要,他對於薰香這種事情是拒絕三連的。
其實真的要說起來,陸離才是最醒目的那個漢臣,而荀彧,他去往洛陽是受到了來自何大將軍的徵辟,並且壓根沒有在洛陽待多久,就因為董卓的緣故離開了。
雖然在去洛陽之前還有地方為官的經歷,地方官員也是漢臣,但有些事情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就好像絕大多數關於改弦更張的批判,對於生食漢祿、死為漢臣的期待,其實大多都是朝著陸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