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明見萬裡
曹操在得到荊州的過程中跟孫、劉打了一場, 在得到益州的過程中又跟孫、劉打了一場。
這不知道的看了這種簡單概括之後,怕還以為孫權跟劉備才是荊州牧、益州牧呢。
非常可笑的地方在於,真正的荊州牧與益州牧, 在關乎自家地盤歸屬的問題上, 幾乎可以說是全程隱身。
前者是心理加身體素質雙重不佳,都沒來得及鬥,就直接躺在病床上了,後來更是一步到位,直接躺進了棺材裡, 埋入了墓地中。
後者身體倒是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現在還活蹦亂跳著呢,奈何本事不濟, 佔據一州之地都壓根擠不進高階局裡面去。
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也有人在沖浪, 有人展示了自己的無能, 也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本事。
孫權、劉備,這將是曹操如今天下一統道路上最大的兩塊絆腳石。
有關這一點,經歷過這兩州的爭奪之後,終於不再是隻有一小部分聰明人才能看出來的了。
雖然曹操依舊維持著他的強勢與勝利, 可孫權與劉備的表現也確實不容忽視。
而且曹操看似強勢的背後,反而透露出些許較之從前的稍有不如, 荊州好歹還是全都得到了,可是益州呢,硬生生被劉備虎口奪食。
有些人真的半點忽視不得, 一個注意不到,就會迅速成長起來, 然後越來越難對付。
陸離處理完公文收拾自己東西的時候,看著那封自己在荊州的時候寫好的,卻再也沒有機會送出去的拜帖,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個時候,好像突然就明瞭為什麼人總是容易為自己得不到的人發瘋了,尤其是在別人得到且獲得幸福之後。
沒有多少心情讓陸離花費在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上,戰爭暫停後的短暫發展期,是要爭分奪秒的,畢竟關乎再次打仗的時候糧草能否充足,裝備能否精良,士兵數量如何,百姓會受到多大的影響。
看起來很重要的時期,陸離雖然沒有大多處於一個清閑狀態,卻也沒有忙碌到頭腦發昏。
該安排下去的都安排好了,你既不能在這個時候過度吹毛求疵,也不能玩什麼朝令夕改,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工作的細致化,並且起到應有的監督以及表率作用。
陸離從來都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比起在樂安郡的時候,他可是進步了太多太多,比如說這次他就沒有落下大家的團建活動。
被州牧拽出來體驗農耕生活的眾人對此有些許看法想要表達——
首先,我要感謝來自州牧的大力栽培,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最後,樂安郡的朋友們你們都教了些什麼,這種團建是非有不可嗎?
不過別的不說,陸離這個帶頭作用做的還是很不錯的。
你可以說他改弦更張、三心二意,有負漢帝,但人家也確實是廉潔奉公、重視百姓,哪怕這是做戲呢,你找不到人家有別於這一面的證據,那這就是真的。
陸離身上有太多可以說道的地方了,他的仕途走的那般通順,好似半點懷才不遇的坎坷都不存在。
可人生又是這般無常,一個人的死亡就能給無數人的命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無數人會對陸離的選擇進行攻擊,說他背棄君主恩德,可偶爾的,也會遇到那麼幾個為他感到可惜的人,他們會為他假設若是沒有選擇曹操,他如今依舊是多麼高潔的陸侍中。
又或者先帝未去,他如今或許已為三公。
有的時候無意間從他人口中聽到這種言論,陸離都感覺很奇怪,他們口中那個陸離陸伯安,當真說的是自己嗎,我都不知道我有這麼多意難平。
人最不應該做的,一是過度憐惜別人,二是過度憐愛自己。
前者沒有任何必要,後者沒有任何收益。
坦白說,陸離最開始的時候真的有過心緒難平的時候,但時間是個很強大的東西,它足以撫平那些名為不甘,鐫刻著難言的情緒。
而立之年的陸離或許還不足以真的走出來,不惑之年的陸離卻已經可以視若等閑的聽著那些有關自己的言論了。
別說那些言論了,就是劉宏此刻死而複生出現在他面前,他都能笑著跟對方分享這些年的見聞,以及曹操目前對於天下的攻略進度。
陛下,早就勸你長點心了,你偏偏選擇相信你們老劉家的生子能力,死後真的洪水滔天了吧。
讓你不虛心納諫,有來世的話,可別再當皇帝了。
陸離覺得這是對方應得的,當然了,這種想法僅他自己一人知曉就足夠了,倒是沒有跟誰分享的必要。
話說回來,也不知道如今曹操他們在做什麼?
————————————————————
鄴城。
被陸離惦記著的一群人當然也沒有閑著,戰爭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戰後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處理的,比如說對於其中的功過進行獎懲,對於一些表現突出的人進行提拔,對於傷亡的兵將進行撫恤。
糧草損耗的計算,兵器損耗的歸納,一樁樁一件件讓人忙得完全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