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伍身處鄴城立刻察覺到了這份詭異的平靜,然後便是一封書信將這個情況傳給了曹操。
而曹操那邊一分析,孫策那邊的可能就這樣擺上了臺面,而郭嘉有關對方“死於匹夫之手”的判斷也這般 應運而生。
事實證明郭嘉的判斷相當正確,孫策的死不僅將自己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也讓袁氏兩兄弟險些傻眼。
本來是看到對付曹操的希望這才短暫聯手的兩個人,合作關系幾乎是立刻走到了搖搖欲墜的邊緣,甚至可以說距離分崩離析也就一步之遙。
鄴城正因為兄弟不和而搖搖欲墜,孫權這邊也因為人心不服而叛亂四起,其中就包含了大量孫氏的自家人。
兩邊因為自家人而産生的鬥爭,給曹操敲響了警鐘。
只是因為他屬於得利方,這警鐘有點一閃而過,並未過於銘記於心。
不過沒關系,這不是有陸離在嗎。
為了自己的任務好好完成,為了自己的晚年不用因為陣營出事而發生顛簸,陸離可是相當認真的幫曹操記著錯題本,以便對方準備“重蹈覆車”的時候,拿出足夠真實鮮明的案例來驚醒提示。
荀彧跟對方一起處理公文的時候,有幸看到了陸離記得錯題本,只能說這內容寫得生動到可稱之為有圖有真相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孫權一封信挑起了當年的回憶,荀彧看到的錯題本內容中,就包括了有些話不能亂說,有些誓言不能亂發。
其中,袁紹與孫堅作為典型案例出現。
孫堅,那是當年信誓旦旦說自己沒有拿到傳國玉璽,這個很多人都知曉,但袁紹的話,這就有些不為人知了。
陸離:“本初當年因討董聯盟一事與我有所誓言,後面卻不曾兌現。”
反正在這個存在天命的時代裡面,大家謹言慎行,不要胡亂發誓,也不要隨便言語比較好,畢竟誰知道會不會一語成讖呢。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陸離忍不住對荀彧問了一句:“文若,你《周易》學得如何?”
荀彧沒想到陸離會突然問這個,但他也誠實回答了:“我於此道並不精通,倒是六叔父對此研究頗深。”
“少時曾聽家父言語,樂安陸氏於此道可稱了悟,伯安今日怎突然問我?”
陸離無奈道:“許是因為離乃家中異類。”
反正大家都很懂,就我不太懂。而荀彧說是並不精通,想來也是懂的。
陸離覺得這事也挺讓人心酸的,寫完錯題本之後就帶上去巡視宮門守衛情況去了。
也不知道事情是不是喜歡約好了一起來,陸離先是在宮門口遇到了有人交接班時要違規替崗的問題,又發現了守衛有對宮人不軌的行為出現。
我難道不是天天巡視的嗎?
陸離都忍不住懷疑了一秒自己的記憶。
在自己天天巡視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會如此明目張膽的出現這種問題呢?
陸離很快從被抓住的人的反應中得到了答案。
——因為自己每天都巡視,所以很多人沒敢做什麼錯事。因為沒人犯錯,自己自然不會沒事找事的去處罰誰。因為沒有處罰誰,很多人便失了敬畏,覺得他每日的巡視是在做樣子,於是大了膽子。
對此,陸離只想說:你人還怪好的嘞。
知道我因為沒人犯錯可以懲罰他們所以讓人失了敬畏,於是你們就站出來犯錯以身試法,讓我有的可懲罰,也讓你的同僚們能夠警醒是吧,這是何等的捨己為人啊。
治病要對症下藥,對待犯了錯的人自然也要依律懲罰。
考慮到自己剛剛從他們身上意識到的情況,陸離在律令範圍之內,給了他們最高規格的懲罰。
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這懲罰了一次,效果可比自己天天巡視來得強。
不過如果陸離沒有天天都來巡視,也抓不住他們犯錯,無錯懲罰那就是暴虐了,可達不到如今的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