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要是小看了它,怕是要承受致命一擊的。
陸離回看自己過去的行為,他其實就是在小看他們,只不過跟孫策過於直白的擺明車馬不同,陸離是站在他們的視覺盲區之中的。
孫策死了,可孫權也因此繼承了他兄長的一切,作為他們孫家新的主事人登上了政治舞臺。
想到當初系統給出的天命之子的說法,與曹丕是繼承了曹操的天命不同,孫權是東吳明明白白的天命。
畢竟你看看他們父子三個,孫堅死於流失,孫策死於刺殺,孫權雖然有合肥的各種段子在,但是他在東漢末年分三國這種亂世之中,作為三國之一的掌權人活蹦亂跳活到了七十多,這天命到底向著誰難道還不夠一目瞭然嗎?
與陸離這種幸運兒相比,這才是真正的幸運兒吧。
如今孫權歲不至弱冠,驟然上位人心不服,若是北方能夠速定……
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陸離使勁攥緊了拳頭,不能急,不能急,不說他的心急能不能被曹操所認可,心急之下到底是更容易成事還是壞事,這麼多人都給出過下場展示了,不至於還看不清楚。
陸離按捺下了自己心裡那股沖動,卻不曾想,這事他沒有動作,南邊孫權卻有動作了。
陸離看著寄到自己手中的信件,上面說的是當年討董聯盟時自己跟孫堅的交情。
不過孫權到底是孫權,與劉協拿著情誼來讓人辦事不同,孫權用昔日情誼打底,實際上是拿著利益來說事。
而且不只是陸離的利益,還有曹操的利益。
眼看著信裡話裡話外都是一副我心向司空,年少繼承父兄遺留,他人多有不服,盼著朝廷為我張目,好穩固南方,保一方安寧。
心是向著朝廷、向著司空的,行為是要保一方安寧的,希望是我也能夠得到一下名正言順的,好處則是我心裡有你啊,順帶著人家還表明願意幫著你對付荊州,一來是報父仇,二來也是讓劉表沒工夫去打擾司空你向北擴張。
這話裡話外說的是真漂亮啊,瞧瞧人家的未及弱冠,想想自己的未及弱冠,這才是真正的少年天驕吧。
這信陸離送到曹操那裡去了,隨信附帶的還有陸離對孫權的看法。
在已知對方會是未來敵人的情況下,那自然不能讓自己這邊的領導錯過對方的危險性啊。
曹操收到陸離的來信,看著孫權的信,又看了陸離的評價,他倒是不曾因為孫權的年歲小看對方,只是在因孫策的死贊嘆郭嘉洞若觀火的同時,也不由為陸離對孫權的評價而感到些許驚訝。
曹操看著郭嘉:“不想伯安竟對他評價這般高。”
郭嘉接過曹操遞過來的那封孫權寫給陸離的信,看完之後道:“此信對得起這份評價。”
曹操也沒有認為對不起,正因為對得起,這才讓人忍不住感嘆呢.
有些事情你知道不對,卻不得不一條路走到黑。
有些人你知道是威脅,但又確實是時機不對,使得你無法動手。
曹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下北方的事情跑到南邊去,袁氏那三州之地可是實打實的,真讓對方緩過氣來,再想要對付,那難度跟重頭再來也沒什麼區別了。
孫權便是再驚才絕豔,威脅甚大,也比不過如今北方有著三州之地的袁氏。
站在不同立場上,對於很多事情是會有著不同看法的。
袁紹覺得自己戰敗之後,是人心也丟了,權力也不集中了,兒子都不聽話了,身體也直接垮了。
但換成曹操,他的感受是袁紹那邊佔盡優勢的時候確實是騷操作頻出,但是一朝戰敗之後那真的是找回自己稱霸北方的本事來了。
但凡不是袁紹自己想不開直接病死了,這場對峙怕還有的熬呢。
至於青州,那完全就是本土有人為內應,加上原本應該管理青州的袁譚忙於繼承人爭奪戰,可不全是因為戰敗的緣故。
曹操如今沒工夫去管孫權那邊,也不準備用自己需要承受各種麻煩才得到的天子大義去幫著對方的事業添磚加瓦。
在鄭重其事的給了個將軍名號後,倒是挺大張旗鼓的追封了一下對方已經死去好多年的父親。
沒有用卻又好看的餅,當誰不會做呢。
之前孫策想要直奔許昌,其實也跟袁氏那邊有過聯系,想要藉著他們拖住曹操,到時候我得到了地盤,你們解除了危機後也能反向進攻,豈不是兩全其美。
因為這個,都快要鬥急了眼袁氏兩兄弟倒是難得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