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後面因為劉宏對於陸離的各種偏愛,外戚加士人都在拿著之前的各種寵臣舉例,說這陸伯安不值得這樣的優待。
其中三人成虎屬於基本手段,誇大其詞、半真半假、斷章取義,那也是常見套路,憑空捏造、拼湊剪接、明褒實貶也不少見。
可以說陸離在洛陽為官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名聲這麼大,還真的並不是全靠先帝一個人捧。
每一次失敗的輿論攻擊,都是對成功反輿論者名氣的一種巨大宣傳。
而君臣情誼,其實也是在這種風風雨雨中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就好像很多伴侶堅持下去的原因不是對於彼此的愛,而是為了反抗來自他人的反對。
這種反作用的告狀,誰看了不想問上一句:你們到底是恨還是愛啊?
這要不是很多人都明確可查,都要讓人忍不住懷疑是不是陸離請來的託。
曹操將陸離文章中就輿論手段分析方面的內容,比較大眾化、常用化以及部分小眾卻也用過的留下,至於那些嶄新的則是留在了自己這裡,好主意何必立刻拿出去給別人看呢,自己先用過一波再讓別人知曉也不遲啊。
袁紹可是安排了不少人專門關注這場輿論戰的走向,陸離的文章一經問世,立刻被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往了鄴城。
看完了陸離的文章,袁紹倒是沒有生氣,畢竟當年對方都直接指著他的鼻子罵過,現在不過是將當年那些話寫了出來,而且寫的可比當年罵的委婉多了,這有什麼可生氣的。
眾人看著袁紹抓起文書扔在地上,整個人都紅溫了,可偏偏對方還覺得自己壓根沒有生氣,只能說明公你開心就好。
不過別管是真生氣還是真的不生氣,袁紹現在想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澄清!
這事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清楚不能幹,不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就說人家都沒有指名道姓,你巴巴的跑出去澄清,這跟不打自招的直接認罪有什麼區別。
求問,自家這邊搞輿論戰,沒有把敵人搞進去,反而把我們家老大給搞進去,怎麼辦?
對於這種事情大家自然是勸說不能這麼幹,勸得各有各的道理,但大方向上都是非常一致的——不行。
知道他們家明公不善於決斷,所以對於這種事情大家就給一個答案,這樣對方總不會為難了吧。
決斷倒確實是不用為難了,但袁紹更加生氣了,他覺得這群人就是刀沒砍到自己身上不覺得疼,敗壞的是自己的名聲,他們當然不覺得有問題。
袁紹這裡的人是真的很多,聰明的也確實佔據了絕大多數。
但有的人是聰明的看出了這件事情的利弊,所以有志一同的認為不能做澄清的事情,將自己越抹越黑、主動認罪。
可也有的人聰明的看出了袁紹的心意,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是正確的事情就必然是真正正確的。換言之,有些事情比起做的正確,更重要的是做到某些人的心坎裡,哪怕後者可能沒有那麼正確。
這種事情把握好度量,可能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但底線一旦掌握不好,那就直接是佞幸了。
誰都知道佞幸惹人唾罵,但這樣的人從未消失,自然是有其道理在的。
袁紹曾經無比痛恨那些宦官,心裡未必不跟著恨寵信宦官的天子,為此他甚至不惜“委身”於屠戶,只求剿滅奸佞,還天下士人一個朗朗乾坤。
可現在,他聽到那些明明沒有那麼正確,但確實順著他想法的話,卻不覺得有任何不對,只覺得正合他意。
好聽、愛聽、多聽,這才是我應該聽的東西。
袁紹現在連個對自己有好處,只是可能名義上壓在自己上面的天子都不願意容忍,其實就已經很能看出心態了。
他手下確實不缺聰明人,但聰明人也不免一葉障目,以老眼光看人。
能夠走到今天,袁紹自身的賣相也是足夠好看的,可不全都憑藉著四世三公的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