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輿論分析
在拉扯先帝轉移話題與對準袁紹就是開炮之間, 曹操非常果斷的選擇了後者。
陸離對於這個結果真的一點也不意外,正是因為不意外,所以才要將這件事情扔給曹操來處理。
畢竟這事情發展到最後, 很有可能就成為兩方開戰的導火索。
雖然都知道雙方遲早必然會有一戰, 但是主事人選擇開戰,跟你作為下屬為了給自己正名導致了開戰,這是完全不同的。
人總是免不了遷怒,若是後者,戰事中但凡有什麼不對、有什麼犧牲, 你天然就要背負上一部分負面情緒。
但現在是曹操拍板做了決定,這事就瞬間變成了你只是按照對方的吩咐來做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要謹慎選擇明公的原因之一了,有事情對方是真的能夠抗事, 跟有事情對方直接給你甩鍋,那絕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定下了基調,這事對於陸離而言真的一點都不難。
盡管他跟袁紹之間認識的時間比不上曹操與對方認識的久, 但很多事情他可能比之曹操還要知根知底呢。
雖然是要分析袁紹在裡面起到的作用, 可陸離寫起來卻不會上來就說我們這篇文章是要討伐袁紹的。
他借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作為開題:“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然後就是藉著這句話逆推,從細微處分析導致這件事情的原因所在。
潮水退去之後, 到底是誰在裸泳呢?
陸離也沒有直接點名,他就是層層遞進的推, 推到最後,這事別說本就瞭解的人,就算不了解的看到他公式都列出來代好了, 答案甚至都就差明示給你遞小抄了。
這要是還不明白,那麼很抱歉, 你不是我們這把輿論高階局的參與群體。
在逆推分析了一波罪魁禍首之後,借用《論語》中的一句話:“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陸離開始分析起這場輿論戰的起因與目的。
他不只是分析這一場輿論戰,他還系統歸納種種輿論手段與套路,比較簡單粗暴的就是數量取勝,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更加細致一點的,圍魏救趙、轉移話題、混淆視聽。
還有比較另闢蹊徑的,如以錯證對,反複橫跳、反裝忠、忠裝反……
其中的條理清晰程度,儼然一副輿論專家的架勢,看起來就很見多識廣,事實上也確實是非常見多識廣了,畢竟當年先帝死後,這些輿論手段陸離親身體驗了大半。
一篇用來批判袁紹的文章硬是寫出了一種學術論文的感覺,但你要說偏離了目的,可看似隻字不提袁紹,卻又字字都是袁紹。
陸離寫完後改了改錯別字,重新謄抄了一遍,就送到了曹操那邊讓對方“審稿”。
曹操看著陸離送來的文章,只覺得真該讓《鳩鵲論》的作者好好看看,什麼才是陸伯安真正的行文特色。
陸離的真正特點從來不是陰陽怪氣,他真正的特點分明就是“一詞多義”卻又意義專一,而且他是真的總能寫出新東西來。
看著對方列舉出來的那些輿論手段,曹操感覺好像看到了關於當年陸侍中如何反輿論手段的成就報告。
該說不愧是從外戚與宦官之中殺出重圍、一騎絕塵的天子近臣嗎,陸離列出來的這些手段,不止先帝去後他遭遇過,先帝在時他也沒少遭遇。
從一開始的宦官們對天子說陸伯安跟皇甫嵩關繫好,進而表示他因為皇甫嵩被貶官對陛下你心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