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他的想法,日軍不來最好,如果日軍來了,想盡一切辦法也要阻止住日軍。
這一偵察不要緊,卻發現,在西線的喬克巴當一線並沒有多少日軍。
這是好事啊,沒有日軍,說明陣地還在自己人手裡。
可是,另一個局面不太妙,就是那些被38軍救出來的英軍還在逃跑。而且是零零散散地逃跑,並沒有按照盟軍司令部的要求派兵守住這一線。
得到這情報後,杜聿明大為吃驚。
如果按著史迪威和羅桌英的命令,要在曼德勒進行會戰!這個東線通往臘戍方和的線路非常重要。
他看出了危險,因為,這正是進行會戰的關鍵處。
如果被日軍佔領了這一地區,從這裡直接奔襲臘戍,還搞什麼會戰,人家不從那走,直接過去了,截都截不住,去阻誰啊!
於是,杜聿明再次向總司令部提出自己主張:
“目前必須集中第軍5主力師200和新編22師與敵人力爭東枝,否則,東枝不保,臘戍危機……以須以最大決心保衛東枝,如敵已佔領,必須以全力攻克,如我佔領則必須頑強狙擊北犯之敵,使我軍主力集中在梅苗、東枝間,與敵做持久戰。”
杜聿明說的很恰當,此時不守,等等何時。
那就是,東枝太重要了。
戰爭歷來都要看準存亡之機,否則稍縱即失,
飯田祥二可不是吃素的,杜建明發現的情況,日軍也偵察到了,馬上有人把這情報放到他桌子上。
飯田祥二大喜過望,認為這是中國遠征軍的一大漏洞,豈能錯失。隨後,飯田祥二命令
“日軍第56師團向臘戍方向突進,以切斷敵人退路。第18師團及第55師團分別進出於羊米典之東西兩地,在伊洛瓦底江壓倒性擊滅敵軍主力。”
飯田看準了時機,要抄後路,從後面吃掉盟軍。
與此同時,敵我雙方都看到了這一重大缺口,那就看誰先下手了。
然而,日軍抓住了,日軍的第56師團主力迅速組成一支動快速縱隊,以日行120公里的速度奔襲臘戍。
還真讓杜聿明猜著了。
而盟軍這方呢!繼續置杜建明的意見於不顧,還在躊躇滿志地謀劃著曼德勒會戰。東線的主力軍幾乎都被抽走了,這裡成了空虛之地。無兵來守。
隨後,日軍的動向終於被盟軍司令部察覺。急令師55和師93在這一地區佈防。
可是,日軍來的太快,兩個師的主力根本就無法按期到達,即使到達了,兵力部署上也只能是撒豆子一樣處處防守,根本沒什麼重點。
於是,日軍集中一點,突破後長期而入。
隨後,日軍佔領了羅衣考、東枝兩個重鎮。
史迪威這才真正意識到東線危機,日軍真的有可能會從這裡到達臘戍。於是,急令師200和軍5的指屬部隊前來支援。
晚了,什麼都晚了,如果按著杜建明的打算,早早把部隊放在這,修好工事,專等著日軍哪有這般措手不及。
真難為了這兩支部隊的官兵,往返500多公里,在日軍佔領東枝後,終於趕了過來。
因為來的很倉促,只好倉促應戰,疲於奔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沒辦法,這幾天,他們光是跑路了,因為沒車坐,幾乎都是拿腿量地面,硬是走著去了,接著又跑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