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脫險了,但事情發展的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在這裡用一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放到此時的英軍身上再恰當不過。
有人不要命地去救人,然而被救的人卻不要臉地只顧自己逃跑,哪還管兄弟的命,只要自己活著。
事有湊巧,今天在玩“和平精英”遊戲時,我與2、3號隊友被圍,正與敵人拼死搏鬥時,其中的3號突然丟下我們倆,偷開一輛車,自顧自地跑走了。
這是一場遊戲,輸了就輸了,無非哈哈一笑而已。
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碰到這樣的隊友,誰還笑的出來。
然而英軍就是這樣的隊友。
正當新編師38與日軍兩個聯隊苦戰時,脫險的英軍啥話沒說,拿起自己的揹包跑走了。
還好,新編師38很爭氣,即使不用幫忙,也打敗了日軍,逼的日軍不得不放開包圍圈,隨後敗退。
換一個說法,如果英軍不自己逃走,從裡到外地配合新編師38作戰,那麼,日軍的兩個聯隊還能穩妥地撤走嗎!接下來,就不光是奪回仁安羌油田問題,還大有可能全殲日軍的這兩個聯隊。
如果此役獲得如此大的戰果,接下來,其他的戰場可以減輕壓力,或者轉變戰場局勢完全有可能。
英軍中肯定會有不怕死的勇士,但可惜,毀就毀在沒有好的領導。
亞歷山大上將脫險後,沒幹別的事,痛定思痛後做了以下決定:
內容過長,估計也沒啥看頭,只簡略地說:
放棄仁安羌,繼續後撤,能守的守,不能守的就扔了吧!
下達這個命令時,亞歷山大早就脫離開了仁安羌。
這時,他終於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走的時候沒撂下什麼話,兄弟還在那與日軍作戰呢!我這般沒事地脫離了戰場,這話說出去,好說不好聽,還得找個理由挽回點面子,於是,來了這一手,一紙命令。
他在下達這幾個命令時,第一條冠上了史迪威的名字。
第一,第二,第三等等,五條命令,全部是中國遠征軍如何如何,幾乎都是掩護英軍撤退,阻止住日軍。
這下好說了,不是我讓的,是總司令讓的。
於是,英軍脫離開戰場,走的冠冕堂皇,一點不害羞。
人家走了,油田不要了,戰略要地丟就丟吧!還有下一個。
即然如此,新編38師也不能在這裡堅守了,只好按著命令向後撤。
由於有了亞歷山大的這項命領,4月25日仁安羌再度失陷,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又把油田奪了回來。
致使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了好幾天,在仁安羌取得的戰果付諸東流,還白白搭上了幾百條性命。
盟軍繼續一路向後撤退。
下一站東枝。
杜建明帶著軍5到了這裡後,縱觀全域性,拿眼一看,看出了東枝的戰略價值,它是日軍北進,前往臘戍的戰略要地。如果守住東枝,便能阻止住日軍,還有可能扭回敗局。
於是,杜聿明趕緊上書給聯軍司令部:
“東枝和梅苗兩個重鎮,是守衛遠征軍基地臘戍的兩大門戶,如果守住了這兩個重鎮,就能確保臘戍安全。”
為何要保臘戍,因為臘戍是中國遠征軍的重要基地,所有後勤保障物資全在那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