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總結一下:
同古保衛戰,激戰12天,犧牲800名遠征軍士兵,殲滅日軍大佐以下敵人4000多,俘虜400人。可謂戰果不錯。
評價:是日本南進擴張以來所遭受的最頑強抵抗。
日軍大佐橫田死前喊道:“南進以來,從未遭遇若是勁敵。”
另一日軍戰俘供認:從緬甸打來,過仰光到庇歐,我們始終是在行軍,直到同古我們才打到硬仗。
這說明,中國遠征軍沒有參戰之前,英緬軍是一路小跑著後撤的。
日軍的一個軍級司令飯田祥二郞在日記中寫道:“敵軍抵抗即極頑強,又善夜戰和阻擊,我軍損失重大。”
有必要說說日軍飯田祥二郎。
這人姓飯田,但不是飯桶,是日軍中少有的高階指揮人才。他的主要功績都在滇緬作戰中,是他一生中最為閃光的榮耀。
飯田祥二郎,1888年8月出生於日本山口縣,是日本男爵飯田俊助陸軍中將的次子。1908年5月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0期,他的6個同學中,竟然有6名大將,不僅如此,他還與東條英機、本間雅晴、磯谷廉介、橫山勇是日本陸軍大學第27期同學。
他的主要經歷,擔任過臨時軍事調查委員,陸軍省軍務局課員,出訪歐洲要員,陸軍歩兵學校教官,第44聯隊大隊長,歩兵學校教官,第4師團參謀,歩兵學校教官,近衛步兵第4聯隊長,第4師團參謀長。1937年3月,49歲的飯田祥二郎便晉升為陸軍少將。可謂是一路飆升
中日戰爭爆發後,就任過日軍第1軍參謀長,輔佐過香月清司和梅津美治郎兩任司令官,參與攻佔山西省南部作戰和蘭封會戰的指揮。 11月調任臺灣混成旅旅團長。
從此,飯田祥二郎成為了日軍中為數不多的閃耀名星。
特別是他兵不血刃地佔領泰國領土,解決了秦國首腦問題上,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1941年12月8日凌晨,14艘日本運輸船在秦國的宋卡海灘附近“拋錨”。
當時秦國是中立國,由於天氣惡劣,岸防線上居然一個守軍都沒有。
就在這時,一支全副武裝的日軍趁機登陸了秦國土地。
這是日軍的一個軍級單位沒辦法,不讓寫番號只能如此,加個15吧)早已醞釀好的登陸作戰行動:
日軍上岸,在日本領事的帶領下通常就是提前安排好的奸細),直奔當地警察局,準備花錢買通當地秦國警方,想要借道讓日軍透過,穿過秦國這一地區,去偷襲駐守在泰國和和馬來亞邊境線上的英軍。
沒有想到,泰國的警察說不,並且認為日軍是侵略,隨後用子彈做了回答。
這一下,把日軍打懵了,本來想好的事情,被秦國警察搞亂了,事先打算等於零。
這裡不讓過,那就換個地方。隨後派出便衣尋找別的路口。
沒想到,泰國的老姓更不好惹,啥也不說,發現日軍可疑人員後,直接用石頭給砸死了。
事情越來越大,泰國老百姓強烈反對日軍侵略,那裡有日軍出現,哪裡就有英勇的泰國人民,如同當年的“三元里抗英。”
如果這樣搞下去,別說是去打馬來西亞的英軍,就是泰國都擺不平。以泰國的一國之力,抵抗一下日軍的這支軍隊,應該還有這個能力
飯田祥二郎看出苗頭不太好,轉而用上了談判加威嚇手法,表現出了他的與眾不同。
即然知道老百姓不好說話,那就不說了,直接找上層。
時任泰國鑾披汶·堪頌,經不住飯田祥二郎的“威逼利誘”。
其說詞自然是,大日本帝國的軍事如何強大,英國殖民者如何如何的壞,以及,日本要在這裡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解放被英國人壓迫下的勞動人民等等。
理由說了一大堆,有些還說到了點子上,因為英國殖義者在這一地區確實不得人心。
很快,泰國高層統一了意見,決定採取不抵抗政策,下令泰國全國停止抵抗。
外人說啥可以不信,本國的首腦放話了,老百姓哪敢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