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日泰兩國簽訂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由此,飯田祥二郎順利地“解決”了泰國老百姓的抵抗運動,日軍的這個軍15)“兵不血刃”拿下整個泰國,並用他它作為攻擊緬甸英軍的跳板。
日軍佔領泰國後,飯田祥二郎在日本軍界“名聲大噪”!
隨後,飯田祥二郎在1942年1月,親率日軍,近200架飛機,由泰國向緬甸的英軍發起了猛烈攻擊。
日軍成功佔領仰光以後,釋放了緬甸政治家巴莫博士,並將這個巴莫推上了緬甸的寶座,建立了一個聽話的偽政府。
飯田祥二郎有了緬甸這個傀儡政府,說話辦事就跟在自己家一樣,處處都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成立緬偽軍,打著反對英國人旗號建立反抗救國組織,幫助日軍搞運輸,維護社會治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來,抗日時期,在中國內地的漢奸、偽軍找到了志向合的來的夥伴,這在國際上也不再那麼孤單。
從此後,飯田祥二郎不再顧及緬甸有什麼危險,而且把他做為可信基地,便放下心來,一心一意對付英軍,想要儘快打到中緬國境線上,直接切斷連線中國和盟國之間唯一的陸上交通線——滇緬公路。
飯田祥二郎在緬甸勃固附近粉碎了英軍第7裝甲旅的反擊後,高興的不得了,他怎麼也沒想到英軍這麼好打,隨後便放下心,對英軍是一路“窮追猛打”。
其實追是真的,打卻夠不著,因為英軍跑的太快,日軍在後面成了掃大街的,只管打掃衛生,順便多檢一些物資。
英軍連連失利,地盤丟的太多,無論是在國內和國際都交待不了了,這才緊急請求中國方面組建遠征軍入緬助戰。
這便是我們先前提到過的內容。
第一次交手,便是同古之戰。
同古之戰結束了,日本人吃虧不小,這才意識到,原來世界上的軍隊,並不都像英緬軍那般好打,還有厲害的。
飯田祥二這才知道,他遇到了強敵。
於是,各大同盟國對中國遠征軍重新認識,大肆進行宣傳,連日本人都在暗中豎大拇指。
這時,英軍再想壓也壓不住,英國各大報紙紛紛發聲:“華軍以少敵眾,英勇,將使華軍之戰績益增光輝。”
“中國遠征軍是世界上最精良的部隊。”盟軍最高統帥給出結論後,國際上各大報紙紛紛給予宣揚。
同古會戰雖沒達到預期目標,但中國軍隊的戰績給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帶來極大鼓舞,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各個戰場都颳起一場反擊強風,使消沉的1942年再次宣囂起來。
負面影響:
儘管遠征軍的師200在同古保衛戰中打的不錯,但由於會戰計劃未能實現,不僅沒有擊破日軍進攻,更談不上收復仰光,而且還放棄了同古這一戰略要地,同古到毛奇的公路門戶大開,無險可守,無障礙抵擋,日軍這支軍15一路高歌大踏步前進。
隨後,日軍正面牽制中國遠征軍主力,派遣一個加強師團偷偷地長途奔襲,一舉奪佔中國遠征軍後方基地臘戍,相繼佔領了緬甸的仁安羌、臘戌和曼德勒,最終徹底切斷了中國遠征軍的後勤生命線:滇緬公路。
這是後話。
由於同古失守,它成為了中國遠征軍第一次緬甸會戰失利的重大轉折。也就是說,以後的連續失敗,與這次失守有著重大關係。
戴安瀾總結說,東瓜同古)之失,因我軍趕到太晚,該處平原一片,建築工事極感困難,又因英方運輸不能配合作戰,控制權為敵人所獲,致我軍未能達到遇期效果。
結伴不當,碰到了豬隊友,不敗才怪,可恨之極。
第二場,平蠻納會戰
這是一場流產的戰役,戰鬥號角還沒吹響,不幸的訊息紛紛傳來。
同古戰役之後,中國遠征軍乃至盟軍總司令都感到雖敗尤榮,主要是因為中國遠征軍的戰績,以少勝多,殺敵成倍,打擊了敵人囂張氣焰,因此看到了希望,覺得日軍不可戰勝並非神話,只要用心,打敗日軍還是有可能的。
於是,由盟軍會同中國遠征軍作出了平納會戰決心圖。
在諸多準備工作完成後,杜建明制定了作戰想定,草擬了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