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大火終於點燃,熊熊火光將夜空照如白晝,一條條火龍從邊緣處向森林內席捲,眼看著火龍吞食掉林木後,森林變成火海。
日軍分成兩股,靠近森林邊緣的日軍向空地上奔跑,在城邊有西當河,只要過河,森林大火也奈何不得。
另一股隱藏在森林內的日軍立即後撤,撤到了大火燒不到的地方。
即使日軍反應很快,仍然有大批物資滯留在森林內,被火海吞食。但人員傷亡不多,戰鬥力沒有受到太大損失。火炮在進克、裝甲車的拖曳下,很快逃出危險地區。
沒多久,靠近城邊的大火漸漸遠去,朝著森林更深處漫延。
日軍也不去管他,反正燒的不是自家財物,以一種“誰心疼誰是孫子的心態”任由大火過山而去。
這種形勢,完全出乎戴安瀾意料之外,大火併未能給日軍造成太大損失,相反,替他們造成了便利。
只見森林過火處,一片片灰燼之中,日軍重新集結。
沒有了森林遮擋後,視線更為開闊,炮擊更為靈便,步兵衝鋒也少去了樹木的遮擋。唯一的缺點,日軍沒有了森林遮避後,少了突然性,他能一目瞭然地望向同古城,同古城的守軍同樣能看到日軍,於是,雙方便在眼睜睜地對峙中,讓戰場再次爭獰起來。
凌晨一過,20多架日軍轟炸機輪番對同古城進行轟炸。
炮兵,艦炮也沒閒著,趕緊加進了湊熱鬧。
一番狂輕爛炸之後同古城轉眼間變成廢墟。
炮火從城外陣地,開始向城內延伸,掠過之處,與大火燒過相仿,房屋倒塌,可燃物被點燃,處處是熊熊火光,來不及撲救,也不敢去救
一隊隊日軍,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開始向中國遠征軍陣地發起攻勢,城外陣地漸漸失守。
遠征軍放棄鄂克春陣地後,集中兵力守衛同古城。但在日軍強大火炮和飛機的重壓下,再多的肉體也經不起鋼鐵的輾壓,很快,人員大量傷亡,陣地失守。
在25日一整天的反覆爭奪後,免強存留下幾個據點。
戴安瀾意識到,僅憑這幾個據點無法抵擋住日軍進城,還有被日軍炮火毀滅的可能。於是,在夜幕降臨後,悄悄地將這幾個據點守軍全部撤回,加強城內防守。
26日一早,日軍再次加強火力,以主力猛攻同古城西北角。
重炮集中於點,全力猛轟,很快,西北城牆徹底炸平,工事不復存在,遠征軍只能躲閃在碎磚爛石間抵抗。
沒了障礙物後,日軍坦克橫衝直撞,本來就缺少反坦克武器的遠征軍已然無可奈何,只能用肉體去相拼,其結果自然是碎身碎骨。
有坦克協助阻擋遠征軍射過來的子彈,日軍主力隱藏在其後,很快隨著坦克越過城坦進入城內。
如此一來,日軍終於突破了同古城的西北角。
只要日軍佔領這一地區,便可以佔領西當橋,佔領西當橋後,便能將遠征軍分割包圍在西當河的南北兩岸。
西當河大橋,是遠征軍的唯一退路,如果斷了,他們便不能回到東岸。
目前,日軍佔距著北西南三個方向,唯有東面是遠征軍主力所在。只要把這條路封死,第200師就會與第5軍失去聯絡,沒有了主力支援,沒有了彈藥物資補給,第200師就是鐵人,也得累趴下。所以,日軍抱著這個幻想,無論如何也要拿下西當橋。
東北角一失,戴安瀾馬上意失到了這一點。
隨後,迅速調派一個營阻擋日軍,哪怕全部打光,也不能讓日軍佔領西當橋。緊接著,下令西岸遠征軍撤回東岸。
戰略意圖十分明顯,瞬間,中日兩支部隊從奪城,開始演變為奪橋。
日軍不顧一切地增兵,對守橋的中國遠征軍發起攻擊。
而中國遠征軍又不惜生命地死守,為撤退部隊爭取時間。
這所大橋是東岸通往西岸的唯一通路,正是因為他的唯一性,日軍沒捨得炸橋,他們也意識到,如果沒了橋,西岸的日軍也無法到達東岸,在接下來的圍攻遠征軍時,也是一個障礙。所以,雙方的目標一致,雖然在爭橋,但都沒有破壞之心。
此時是這樣,如果遠征軍第200師都撤退到東岸,炸不炸橋,那就不是日軍說了算,意願在戴安瀾手裡。
那還用說,炸橋,又是阻斷日軍快速東進的一種手斷,戴安瀾自然不會放過。
自從日軍突破西北角後,第200師的守勢應該說已經沒了,唯一的天然屏障被日軍奪走一部分,日軍便利用這一點迅速增兵,以絕對的優勢繼續向第200師輾壓。
戰鬥以經進行了十幾天,200師的人員快打光了,可增援部隊遙遙無期,說好了的,要集中遠征軍所有主力,在同古與日軍會戰。如果按著這個設想,加起來也有十萬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