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三年。
當今聖上仍是偏寵皇貴妃, 太子和皇後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 與從前唯一不同的是,皇後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沈淩覺得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皇後能撐到現在也很不容易。皇貴妃入宮後,她這個皇後便被聖上當擺設扔在了一邊。皇貴妃接連誕下兩個皇子後,聖上為怕兩個幼子受委屈,幹脆將打理六宮事務的權利交給了皇貴妃。皇後當到這個份上, 也是夠憋屈的了。
光她一個人受委屈,應許還能忍得下去,可太子因為儲君的身份, 早已被皇貴妃視為了眼中釘,宮權在握以後,東宮的用度銀子是一年比一年少。皇後看在眼裡,聽在耳中, 如何不氣不怒。這樣長久下去, 身體不出問題才怪。
皇後這病捱了不過幾個月,七月初的時候就薨了。
訊息傳來時, 沈淩正在園子裡讓人採集茉莉花曬制花茶,聽聞此信,不由嘆了口氣。皇後這一死, 只怕太子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
感嘆歸感嘆,沈淩很快就將心思放在了佩致身上,去年的時候, 他終於考中了舉人。沈淩給他定了一門親事,明年春天的時候完婚。
為了給小兩口布置新房,沈淩忙活了半年的時間。還要粉飾新房,從庫房裡選出名貴大氣的擺設,從底下選出可靠的丫鬟婆子服侍未來的世子夫人。
去年的時候,為著佩致的婚事,沈淩催促國公爺上了請封世子的摺子,摺子兩個月以後才被批複,佩致順理成章的成了國公府的世子。
雖然佩致是府裡的嫡長子,眾人都知道將來這府裡的爵位早晚會落到他頭上,但是自從他成為世子後,沈淩還是感覺到了差別。尤其體現在她相看那些世家的大家小姐時,那些夫人們臉上的神色比從前要和善許多。
雖然國公爺不求上進,府裡無權無勢,但是隨著玉瑩成為太子良娣,沈淩經營的三家鋪子日進鬥金,尤其佩致年紀輕輕身上就有舉人的功名後,想要與府裡結親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
這些人家裡有太子陣營的人,有沒落的勳貴世家,還有看重佩致功名的書香世家。
沈淩和國公爺商量了一番,最後定下了柳家的嫡長女柳曼菲。柳家以詩書傳家,雖然這些年只出了幾個舉人,朝中無人做官,但是柳曼菲的兩個弟弟讀書卻都很有天賦,和玉如的夫君魯翰林家的小兒子一樣,不到十四歲就進了學。
沈淩看中的正是柳家這兩個潛力股,將來不管是佩致也好,佩康也好,一旦考取進士,將來進入官場,都需要有幾個幫手,將來才能不受人欺負。
沈淩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才給佩致定下了這樣一門婚事,當然前提是柳曼菲本身也不錯,不僅相貌出挑,打理家事也是一把好手。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沈淩對著鏡子看見鬢邊的白發時,不禁感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自己又是做人家婆婆的年紀了。
之前她在前面幾個世界裡,也做過幾次人家的婆婆,已經積攢了一些經驗。所以柳曼菲一進門,沈淩並未在她身上發現比較大的問題時,就將管家權交了出去。自己安心打理那三間鋪子。
平日裡,她也甚少讓柳曼菲到自己這邊立規矩。婆媳之間想要相安無事,照她的經驗就是少見面,見面少了自然紛爭就少,各人自過各人的日子就是。
沈淩真是這麼做的,柳曼菲進門後,她絕少插手小夫妻的事。不僅不給兒子安排通房丫鬟,就是聽見柳曼菲不想給佩致納姨娘,她也沒有多說什麼。
但是該管的時候,沈淩從來也不缺席。逢年過節,她都記著讓人從雜貨鋪挑一些好的送到柳曼菲那裡,讓她帶回到孃家,想住的話可以多住幾日。
在她的經營下,柳曼菲對她雖不如像親生父母那樣親近,但也表現的很恭敬孝順。
沈淩覺得這就可以了。
柳曼菲進門的第三年,給國公府添了一個大胖小子,被佩致取名旭明。旭明周歲宴那天,沈淩藉著敏心替玉瑩來給侄子送禮的時候,提了那麼幾句話。
不到幾天的功夫,玉馨就被東宮派來的人接走了。不同於玉瑩的一萬兩銀子,沈淩這次在玉馨走時,交給了她兩萬兩銀子。至於如何用,怎麼用,她相信以玉馨的聰明,應該不會步玉容的後塵。
玉馨被送走以後,沈淩就開始張羅佩文的婚事。奈何佩文和佩致當初一樣,不想早日成親,反而去了邊關投奔徐長安去了。
佩文走後第二年,當今聖上為福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選秀,最後定下的福王妃卻出乎眾人的意料,既不是手握重權的權臣之女,也不是蒸蒸日上的勳貴家的女孩兒,反而只是一個普通的翰林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