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坊關門兩個月以後, 就又有禦史參了皇貴妃的兄弟一本, 說他倚仗權勢欺壓勳貴世家,害得信國公府的鋪子最後關門大吉。一下子就將皇貴妃的兄弟推到了勳貴世家的對立面。
這次彈劾不同於上次,聖上怕激起勳貴世家的不滿, 只得申斥了皇貴妃的兄弟幾句,雖然那幾句斥責根本不能壓下皇貴妃一黨的氣焰,但總歸是為國公府出了口氣。
沈淩當然知道禦史背後的人是誰,不禁有些意外, 想不到太子竟然肯替國公府出頭。她還沒有那麼天真,以為太子就是很單純的替國公府討個公道。要麼是玉瑩比較受寵,太子看在她的面上, 便找禦史參了一本。但沈淩覺得這種機率非常小,若是換做玉馨還有可能。要麼是國公府對太子很有用,所以他才這樣大費周章。
還沒等她想明白過來,國公爺的生辰到了。
沈淩這裡剛想玉瑩會不會派人回來捎幾句話, 下面的人就來報, 東宮那邊來人了。
來人是玉瑩帶進東宮的大丫鬟敏心,她身後跟著四個宮女, 每人手上都捧著一個朱漆託盤,上面是給國公爺的賀壽禮物。
沈淩著人帶四個宮女下去喝茶休息,揮退眾人後, 便問敏心那件事是怎麼回事。
敏心道:“良娣這次讓我回來,為的就是此事。”她不放心的看看周圍,走到沈淩跟前, 附耳道,“良娣一入東宮,就發現東宮的用度頗為緊張,所以她後來就將夫人您給她的五千兩銀子交給了太子。”
沈淩立時就明白了過來,太子為何替國公府做主了,不過她想的更深一些,問道,“你們良娣有沒有讓你傳什麼話,或者說太子有沒有讓良娣給府裡傳什麼話?”
敏心道:“良娣只是讓我告訴夫人,她在東宮那邊一切都好。太子和太子妃都對她不錯。就是其他的良娣良媛,跟她的關系也都不錯。”
沈淩心不在焉的嗯了一聲,東宮那邊的用度緊張到這種地步,想必從太子妃到良娣良媛的日子也都不會太好過。得寵和不得寵所享有的用度是一樣的,這樣也就斷了某些人爭寵的想法,加上還有皇貴妃這個外敵,眾人自然比較齊心,紛爭也就少很多。
不過她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上面,而是太子是否有意讓國公府繼續周濟東宮。既然府裡的一個庶女就能拿出五千兩銀子,想必國公府的進益一定不少。太子替國公府出頭,有沒有這個意思在裡面。
沈淩細想了一想,就是太子有這個想法,只怕也不會對任何人透露這個意思。畢竟堂堂一個太子,竟然還要妾侍的孃家周濟,這樣傳出去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所以敏心臨走時,沈淩便交給了她一個裝有一萬兩銀子的荷包,她還是裝著不知道此事的好,就將銀子交給玉瑩便是。既然她找到了一條如何靠攏太子的路徑,雖然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總歸比什麼都不做強,自己只要做她的後盾便好。
沈淩將銀子交出去以後,就琢磨是不是再開一家店鋪。本來美容坊關門後,她是不準備再開店鋪的。但是玉瑩無形中給國公府開啟了一條路徑,若是放著不走,不是沈淩的風格。
何況,禦史這邊剛參了皇貴妃的兄弟一本,即使他想秋後算賬,只怕也要等風頭過後再說。自己何不趁著這幾年再開一家鋪子,掙上一筆銀子,也好能讓東宮那邊的用度寬鬆一些。將來太子即位以後,憑藉著這筆功勞,不光國公府受益,就是玉瑩和玉馨的日子也好過一些。
沈淩琢磨了半天,最終決定開一家賣首飾的珍寶閣。她在現代世界做任務時,因為嫁了一個富二代,後面經常參加一些宴會,為此沈淩買了不少珠寶首飾。這些首飾後來被她放到了空間,都可以作為藍本在此基礎上加以修改。
除此外,她做皇貴妃的時候,隆興帝賜了不少首飾給她,也能提供不少式樣。
而她手頭又有銀子,只要找尋到好的工匠,鋪子開起來應該不是問題。
沈淩這邊忙著開鋪子的時候,跟著李師傅學武的佩文給府裡添了一個亂子,他把神威將軍曾安的小兒子給打了。
沈淩自從玉瑩獲封良娣,成為太子這邊的人後,就主動瞭解了一下自己陣營這邊的是哪些人,皇貴妃那邊的又是哪些人。將來遇到麻煩,好知道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