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淩去鄉下買地之前, 特地去鄭槐家裡坐了坐。鄭槐家裡有幾十畝地, 自然在買地這件事上比其他人家要熟悉一些。
因為最近與鄭槐走得比較近,所以沈淩去時,鄭槐的父母表現的很熱情。聽說他要買地, 沈淩的父親便告訴他去找後街的一位族人,如今正在縣衙的戶房任職,管的正是這土地的買賣。
有了關系,便好辦事了。沈淩往這位族人家裡送了兩回禮, 最後花了八十兩銀子買了五十多畝良田。這五十多畝良田位於縣城邊上,離鄭家不過十幾裡地,日常照看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
沈淩正準備找人在附近建一個莊子的時候, 縣試的榜單下來了。
鄭家族學裡參加這次縣試的學生都榜上有名,其中尤以沈淩的成績最好,成功考回來一個案首。
當沈淩看到榜單上最前面的鄭楓二字時,如釋重負的鬆了口氣, 總算沒有辜負鄭銘的期望。
經過這次縣試以後, 鄭家的族學在縣裡有了些名聲。
沈淩再去學裡念書時,發現學堂裡的學生比平時多了不少, 多出來的學生有的是鄭家族人但更多的是慕名而來的外姓人。
而沈淩這個新出爐的案首一出現在學堂裡,就立刻引起了眾人的注意。有來祝賀的,有來奉承的, 也有來說酸話的,沈淩正覺得有些應付不過來,鄭銘到了, 學堂裡立時安靜了下來。
沈淩忙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鄭銘掃了一遍底下的學生,目光在沈淩身上停留了幾秒,便開始檢查功課。
上午的課上完後,鄭銘將他們幾個透過縣試的學生留了下來,要求他們從明日起每人每天額外寫十篇字交上來。
沈淩從這次的縣試中發現,鄭銘事前應該是對主持縣試的本縣縣令有一定的瞭解的,要不然怎麼會那麼湊巧,恰巧就壓中了縣試的題目。所以鄭銘一說讓他們幾人額外寫十篇字,沈淩立時就上了心,大概與四月份舉行的府試有關。
從族學裡回來,沈淩就開始練字。
時下流行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的館閣體,之前族學的那位老先生讓他們練得也正是這種館閣體。不過之前的鄭楓不是那種能坐的下來好好練字的那種人,所以沈淩現在寫的字也不過稱得上一般而已。
之前因為忙著念書做文章,沈淩一直沒有機會和時間好好練字。如今事關後面的府試,沈淩便每天晚上擠出一個時辰的時間來專門練字。除去鄭銘交代的那十篇字以外,沈淩額外又多寫了十幾篇字。
練了一個多月的字以後,便到了府試的時候。
沈淩同那幾個同窗結伴提前幾天去了府城,走之前鄭銘給了他們幾人一個地址,讓他們幾人在那借住幾天。沈淩他們到了地方以後才知道,那地址是鄭銘在府城的一處宅子。看宅子的老管家說,這還是當初鄭銘的父親在世的時候買的,為的是方便家裡的子弟將來考府試的時候有地方住。
聽完老管家的話以後,他們中的一人便問:“那這麼說先生的父親也在省城買了宅子了?”
沈淩之前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若是將來到省城考院試的時候,也能有這樣借住的地方就好了。被人先一步問了這個問題後,沈淩便等著老管家的回答。
老管家在這幾人的期盼目光下點了點頭:“老爺確實在省城也買了一處宅子,不過因為距離遙遠,不好派人打理,那宅子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住人了。幾位相公將來若要到省城考試的話,只怕要自己動手將宅子好好收拾一番了。”
沈淩聞言心內鬆了口氣,有地方住就好,至於打掃收拾那倒是小事。
當初鄭銘的父親買這宅子時,主意考慮的是方便考試,因此距離考試的地方近是近,但宅子本身卻不大。所以晚上的時候,沈淩便與其中一個同窗擠在了一起。
雖然是兩個人擠一個房間,但是相對那些遠道而來找不到合適客棧的考生已經很不錯了。而且老管家人很不錯,在考前的這幾天裡不僅供應他們一日三餐,還經常出去打聽有關這次府試的各種小道訊息。
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小道訊息便是主持這次府試的知府大人,曾經師從當朝的一位書法大家,寫的一手好字。
至於其他的那些小道訊息,沈淩聽過就撂在了一邊,一心練習自己的館閣體。
府試開考的第一天,沈淩幾人和考縣試的時候一樣天還未亮就到了府衙。唯一和縣試不一樣的是,沈淩這次被安排到了最前面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