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時分胤禛進的京,回府稍作停留休整後,既往紫禁城述職。十八歲的青年,渾身使不完的精力,三天三夜日夜奔襲數千裡,到現在還不覺得疲累。
離春節還有五六天,街市已很有過年的氣氛,貼門神,掛春聯,彩燈高懸,彩綢披掛,商鋪裡把年貨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中國人過年圖喜興,所有貨品都紅通通地,坐在車裡的胤禛,放眼看去,整條就日坊北大街像流動的紅色河流,這一切,看著像一樁人間喜事,那麼溫暖,那麼令人高興。
開封賑災事出突然,走之前連設法往暢春園傳個信都來不及,這一別,又兩個多月了,不知道她是否又感到自己被冷落,又要開始“怨”他了。
曾經怨過你,現在,好些了。他想起她說話時慢聲慢氣的模樣,銀杏的金光,斑斕的秋色都成了她的陪襯。
那深沉的思念,積累太久,重得乘放不住,連這小小車廂都塞滿了,他掀起掛在窗上的厚厚毛氈,清俊的臉上盛著淺淺的笑,他笑起來,嘴角微斜著,鳳眼幾乎入鬢,幾個正在採辦年貨的女郎,驚鴻一瞥,差點失去了魂魄。
到東華門口,車不能入內,他下了車,整理朝服朝冠,換了暖轎,入轎前,望了望天,天色已經暗下來了,遙遠的天際只有幾條金光,紅牆金瓦的紫禁城各處都上了燈,這麼晚了,不知道皇帝還見不見他。
不管怎樣,回京第一件事就是述職,牌子總要遞進去,見不見是皇帝的決定,他做臣子的本份要盡到。
如果今天不能見皇帝,既然入了宮,德妃面前請安報個平安也是必要的。開封的差事遠比想象的棘手,但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個功勞報上去,利益燻心的德妃一定歡喜,許久不見,雖然母子關系單薄,看在這一層的關繫上,可能也好說話一些。趁此機會,就把要她的要求提出來,這種事由德妃出面比他自己跟皇帝求好很多。她的一年之期已經過半,她等不了,他也不想再僵持了。一個宮女而已,在德妃,在皇帝,都算不了什麼。
他靠在轎椅的紅坊絲裡上,隨著轎子的搖擺輕晃,原本想閉眼養會神,一想到這些,又睜開了眼睛。
到景運門時,身穿厚棉袍,頭戴暖帽,耳套毛耳的李德全已等在門口,胖而短的人,遠看跟個球似的,見他從轎中邁步出來,圓球就地吃力地打千,溫和愉悅地說:“四爺差事辦得好,聖主爺大喜過望。說老四辛苦了,再晚都要見。四爺趕緊著,隨奴才往東耳殿面聖吧!”
胤禛聽了這些,自也覺得面上有光,但他不是喜形於色的人,只牽了牽嘴角,拱手謝過李德全,隨著他一徑去了。
從景運門,穿過乾清門,再抄粉彩紅漆遊廊往正名昭仁殿的東耳殿走,少說也要走上一炷香的工夫,李德全有節制地講了幾句寒暄的話,胤禛客氣地對答,之後的其他時間,兩人都是默默無語的走路。這條長廊一路明燈高照,往廊外看,剛黑下來的青色夜空下乾清宮和其他宮宇莊嚴肅穆金碧輝煌,胤禛心思飄忽,想起昨天這個時候,正在風雪交加的路上縱馬飛奔,那種火急火燎歸心似箭的心情真是恍若隔世。
節前他是一定要回來的,如果能要了她來,就可以一起過年。如果要不成,過年時候,所有慶典都在宮裡,暢春園冷清清,管的也松,正好謀個機會,把她帶出去逛集市賞花燈。在杭州的時候有顧忌,心意也不甚明朗,但那種縱裡尋她千百度的感覺至今難忘,現在的狀況,在擁擠的人群中怎麼著也要牽手相行,他往日看別的情侶偷偷親暱只當是痴人,沒料到自己也有這一遭,光想想就已經怦然心動。
他禁不住又一次嘴角上翹,素來敏感的李德全,覺著冷麵四爺今日不同尋常地平易近人。
腳踩到乾清宮的金磚,一些逸思雜想就得收拾起來,進了東次間,東牆上有面通地的長鏡,他整冠肅容後,垂首跨過了東耳殿紅色門檻。
“四阿哥到了!” 李德全溫柔地提醒正在翻看卷宗的皇帝。
皇帝抬起頭,胤禛跪在地上,正說著給聖上請安的話。
這次派他往開封賑災,是臨時起意,一當然是胤禛有這個能力辦這個差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心。皇帝想到此,心下便不自在,臉上並沒什麼表示,說:“起來吧!”
胤禛站起來,皇帝說:“這次辛苦了,坐下說話吧。”
胤禛謙讓道:“皇阿瑪跟前,哪有兒臣的座位?兒臣站著說話便成。”
皇帝沒說話,只指了指李德全搬來的圓杌,意思是讓你坐就坐。
於是坐下來,皇帝一邊看卷宗,一邊問話,他恭恭謹謹地回,說到要處,皇帝站起來,他也趕緊站起來,簡約把自己的觀點陳述,皇帝既不點頭也不搖頭,全神貫注地聽。
這是他的父親,負手站在明黃色的書案前,挺拔英偉,氣宇軒昂,眼看要奔四十的人,可是胤禛看著,彷彿三十不到的模樣,光看外表,他們與其像父子更像兄弟。但在內在上,他自知,他們之間相差著十萬八千裡,眼前的這個人,萬千大事,一手斡旋,把個風雨飄搖的新王朝經營成了現在固若金湯的盛世之邦。
他彙報結束時,皇帝不僅瞭然於胸,而且一一做好了分析,深入淺出,由表及裡地作出了指示,他給出的意見,對症下藥又顧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胤禛再恃才傲世,到了他這兒,也不得不心服口服,欣然接受。
全天下,他誰都不敬佩,除了這個象神一樣的父親。
聰敏人之間說話,不需太費口舌,一方提一下,另一方就瞭解了。胤禛的述職和皇帝的指示都進行的言簡意賅,兩人停住話頭時,油燈的燈苗都不曾暗上一暗。
“你這一次開封之行,雖然吃了很多苦,但也不啻是一次很好的歷練。” 皇帝說。
“兒臣省得,這是皇阿瑪栽培兒臣,才給兒臣這樣的機會,兒臣感激莫名。“
皇帝點頭道:“你省得就好,機會人人有,看誰抓得住而已。”
這話說出來,頗有深意,胤禛愣了愣,似有所悟,又謝了一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