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倭軍投下第一枚炸彈的是速度較快的水平轟炸機。
機群飛過數百公里的里程,進入高麗北部區域,這裡是倭軍北進隊伍的尾巴,是倭軍留在最後面的用來監督高麗炮灰們的後衛部隊。
天空中傳來的隆隆聲音,令倭軍隊伍警惕起來,但這些還算是精銳的倭軍後衛只是放慢了前行的速度,並沒有立即停下來。
倭軍馬上為他們的無知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一百零八架水平轟炸機分成六個機群,分別對付六條大道上的倭軍隊伍,繞到倭軍隊伍的屁股後面開始轟炸。
250公斤級別的炸彈攜帶著尖銳的呼嘯聲落進倭軍隊伍中,倭軍的軍官才想到要疏散密集的隊形,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炸彈猛烈爆炸掀起巨大的死亡風暴,大股騰起的橘紅色火焰中,無數的倭軍人體隨著樹枝、塵土、垃圾一起被拋向空中。
華夏軍的“開天”式轟炸機是第一種四發重型水平轟炸機,最大攜彈量2200公斤,每次戰鬥可攜帶8枚250公斤的炸彈及兩挺自衛重機槍,這是與另外一個時空相比,已經達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轟炸機技術水平。
十八架機群採用的戰術都是,先以十二架轟炸機第一波向倭軍隊形投擲機上的全部炸彈實施轟炸,待五分鐘之後,倭軍發現天空沒了炸彈飛來的蹤跡的時候,剩餘的六架轟炸機再次進入,向殘餘的倭軍再次丟下炸彈。
在炸彈爆炸的沖天烈焰中,倭軍不是被炸死就是抱著腦袋四散奔逃尋找隱蔽躲藏的地點,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不過當然也有一些悍不畏死的倭軍,自發的舉起步槍向天空胡亂射擊。
這種雜亂無序的還擊與使用步槍向月球射擊一樣,對轟炸機構不成什麼威脅,不過有倭軍的軍官受到了啟發,想起了要將重機槍架起來向空中連續射擊,但是這樣的構想來不及實施了。
在轟炸機丟完了炸彈撤退之後,更大的轟炸來了。
那是遠比轟炸機要龐大的飛艇群。
飛艇一到倭軍上空,立即遭遇了倭軍朝天空射擊的步槍子彈。
飛艇上的戰士們頓時大怒:“尼瑪的死倭寇,竟然敢使用子彈打老子,你去死吧!”
飛艇的飛行姿勢稍微一調整,立即向倭軍撲過去,炸彈沒沒投下,飛艇上的重機槍首先開火了,呯呯呯的重機槍開火聲音立即在空中響徹起來。
還站立在路邊的倭軍像木樁一般被砍翻倒下來。
其餘的倭軍不敢逞能,趕緊尋找隱蔽的地點,但卻沒有炸彈的速度快。
密集投擲下來的炸彈立即掀起成片的衝擊波,很多倭軍已經趴伏在地面上卻爆炸的巨大動能活活震得七孔流血而死。
更多的倭軍是趴伏在草叢和叢林中,但熾熱的火焰連這些潮溼的植物都被引燃了,濃密的煙火燻死了很多的倭軍。
笨重的飛艇將炸彈投擲完之後,便輕快地升空飛走,轟炸地點上空卻還留下輕便的戰鬥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