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縣有朋和阿列克賽耶夫兩人見面的時候各自心懷鬼胎。
山縣有朋著急要運送倭軍回到倭國去,而阿列克賽耶夫因為黑龍江左右支隊被華夏軍殲滅急得嘴唇起泡,急於翻本,他大部分滿足了山縣有朋的要求:
立即向倭軍提供武器彈藥支援,同意倭軍第一批傷病員三萬人儘快在鄰近的海港登船回倭國去。
但是,當鄂軍將武器交到倭軍的手上時,雙方都傻眼了:由於制式口徑不同,倭軍的槍支火炮根本不能使用鄂軍的子彈炮彈。
山縣有朋提出要鄂軍提供槍支火炮,但鄂軍海參崴一地的武器除了當地兵工廠能生產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從萬里之外的歐洲使用船隻運送來的,戰爭越打越大,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完成之前,這點武器補給連鄂軍自己使用都有困難,還能滿足幾十萬上兩百萬的倭軍?
不過阿列克賽耶夫還是很有辦法的,他立即命令將海參崴庫存的六七十萬支老掉牙的火銃、獵槍、單發步槍拿出來,送給倭軍。
山縣有朋和一眾倭軍將領一肚子的火氣,但最後還是表現出很愉快的樣子,將這些老舊武器收下來,轉交給那些高麗炮灰。
但是,高麗炮灰有了更多火器之後,倭軍有很多人開始擔心起來:這高麗人會不會就此反水跑到華夏軍中去了?
在這種思維之下,已經被倭軍自己人打斷了雙腿的倭國第一智將兒玉源太郎向山縣有朋建議,交出一部分高麗人炮灰給鄂軍,以打消鄂軍的懷疑,以利於倭軍隱藏主力運輸回國。
山縣有朋此時已經沒有什麼辦法了,不得不跑去跟阿列克賽耶夫說,願意將六十萬高麗炮灰交給鄂軍使用,由鄂軍將高麗炮灰與遠東方面軍的鄂軍混編,好擴大鄂軍的兵力。
阿列克賽耶夫想不到山縣有朋竟然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來,這對補充鄂軍在遠東人丁不足導致兵力不足的狀況大為有利,他當即大喜,要求山縣有朋立即移交六十萬高麗炮灰過來。
山縣有朋卻說,六十萬高麗人壯丁要協助倭軍傷病員到海港登陸回國之後才能移交給鄂軍。
山縣有朋的意思是想,逼迫鄂軍出動海軍儘快將更多的倭軍運輸回國。
阿列克賽耶夫沒有猶豫,說第一批迴國的倭軍可以由三萬人的數量提高到五萬人,但倭軍要將第一批十萬高麗人移交給鄂軍。
兩人鬼扯了一陣,終於達成了協議。
但當他們第二天要執行這個高麗炮灰加強鄂軍的時候,這一天早上,前幾天還飄著大雨的天空卻晴朗起來了。
清晨的天空只有幾縷絲條似的白雲在飄著,大地終於見到了久違十幾天的陽光了,在華夏軍的幾十個航空基地中,戰士們都沸騰起來了。
“天晴了,天晴了!”
“消滅敵人的好時機來了!”
“趕緊進自己的崗位去!”
上級的命令還沒有下來,航空基地的華夏軍戰士們便形成了一道道的洪流,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
當基地的戰鬥警報鈴拉響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進入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