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飛艇雖然攜彈量不過1000公斤,難於執行轟炸的任務,但其艇攜帶的重機槍和狙擊手,一樣成為倭軍的催命符。
戰鬥飛艇在轟炸地點上空來回盤旋,一旦發現地面有活著的倭軍人影,便降低高度,如果倭軍較多,就使用25公斤炸彈轟炸或使用重機槍掃射,如果倭軍人數較少,那就是狙擊手鍛鍊的好機會。
在戰鬥飛艇上的小型炸彈、重機槍和狙擊步槍的強力聯合打擊下,只要有飛艇的影子出現在空中,倭軍不是抱頭鼠竄、就是趴在地上裝死,再沒有人敢站立起來的了。
但很快,倭軍發現飛艇轟炸的特點:只要倭軍往北往東而去的,飛艇還會有意無意地網開一面,放倭軍一馬;但如果倭軍往南而去的,則必死無疑了。
倭軍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但在死亡面前,沒有人敢大意的。
倭軍接到的命令是迅速北上,在回頭又有阻擊的情況下,大白天沒有倭軍敢回頭南下了,只有晚上時分,有極個別的零散倭軍悄悄地離開大隊人馬,掉頭向南而進。
這是極個別的倭軍要回高麗半島去作威作福,至於什麼時候華夏軍打來被幹掉,這些倭軍就不再考慮了,反正他們有槍有炮,在高麗半島上可以為所欲為,過把癮再死。
大部分倭軍卻是北上東進去了。
華夏軍的飛機、飛艇在對倭軍隊伍後衛的第一輪轟炸之後,便將主要力量集中在倭軍人數最多、隊形最密集的地區去了。
此時的天氣雖然已經晴朗了,但地面依然潮溼泥濘,大軍在路面上行動依然艱難無比,華夏軍選擇這種時候轟炸,可謂是最佳時機。
三千多飛艇、一百零八架轟炸機,一批批地對地面倭軍投擲炸彈、使用重機槍掃射,又一批批飛回去基地裝填彈藥,再次起飛前來轟炸。
從外人看來,這空中的飛艇和飛機向地面投擲呼嘯的炸彈、引發猛烈的爆炸,在整個白天連綿不絕,沒有一點間斷。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空中絞殺戰役,從高麗北部到遼東半島東北部、從吉林東部到黑龍江南部,綿延幾千裡的、涉及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區域上。
因為當年清廷的柳條邊政策,在這裡生活的華夏百姓人家本來就稀少,在開戰之後,胡震要求動員老百姓後撤五百公里,留在當地華夏百姓更是非常稀少,這些天在這裡活動的是這兩百一十萬突然衝出高麗北部的倭軍和高麗炮灰。
因為這裡沒有多少本國的老百姓,華夏軍對敵人的轟炸是毫無顧忌的。
兩百一十萬倭軍及其高麗炮灰,遭受了空中降下的無盡天火,不計其數的倭軍和高麗炮灰被炸得屍骨無存,更多的人沒有被炸死,卻鮮血淋漓、傷痕累累。
在轟炸中,高麗炮灰的第一反應便是立即掉頭往南跑,那裡是他們的家鄉。
但是高麗北部還有十萬倭軍,在華夏軍的第一輪轟炸中受到重創,正被華夏軍的轟炸逼著朝北前進,恰好與滾滾湧來的高麗炮灰撞了個正。
這種時候,高麗炮灰絕對沒好果子吃的,結果在倭軍的阻擊下,沒有人能從倭軍的正面越過逃回他們的家鄉去。
喜歡超級大華夏請大家收藏:()超級大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