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掉鄂軍黑龍江左右支隊之後,殘餘圍攻的華夏軍連戰場都來不及打掃,讓後面趕來的民兵隊伍打掃戰場,便匆匆轉向北面,以應對即將南下的鄂軍遠東方面軍第三集團軍。
這一部分鄂軍被殲滅,但南面與倭軍戰鬥的部隊,因為連日大雨,空軍無法起飛助戰,對著倭軍龐大的兵力數量優勢,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謝子祥、許天寶、牟應才指揮三排和五百多民兵,一路上往後撤退的時候,又有幾支民兵隊伍趕來會合,人數不到兩天時間便達到了一千六百多人。
牟應才在民兵隊伍又挑選了一百多人,三排兵力人數膨脹到一百五十多人,在老兵的帶領下,新兵很快就成熟起來,在戰鬥中打得有板有眼的。
但是,一連幾天的大雨磅沱,使得三排轉移非常困難,好幾次差點被倭軍包了餃子,每次都幸好是當地的民兵熟悉地形,從敵人意想不到的地區衝了出去。
大雨給華夏軍的行動帶來了不便,也給倭軍帶來的不便,倭軍原先還攜帶著從高麗半島搶來的財物,但在泥濘的行動中已無法攜帶,一路上糧食、銅錢、白銀、甚至連黃金都扔掉了不少。
一連六天時間,倭軍追著三排向西北方向前進。
但在第七天的時候,謝子祥發現敵人的進攻突然變得有些奇怪起來:子彈還打得很密,偶爾還會飛來一兩枚炮彈,衝鋒的人群還是那麼密集,但進攻的勁頭卻遠遠沒有前兩天的迅猛了。
當天夜晚,在十幾熟悉當地的民兵協助下,謝子祥親自帶人去抓了幾個舌頭回來,經過熟悉高麗語的戰士翻譯,審問得知,大部分的倭軍在夜裡已經不知去向,今日白天進攻的是極少一部分倭軍逼著高麗炮灰打的進攻戰!
“尼瑪的,這倭軍是想跑了!”謝子祥下意識地想到倭軍就是想逃跑了。
“奇怪,這倭軍還能往哪裡逃跑?”牟應才有點糊塗了。
許天寶拿出一張皺巴巴的地圖來,翻來覆去地看了一陣,說:“肯定是想往老毛子那裡跑,然後乘船回東洋老家去!”
“別猜了,這戰略上的事情,還輪不到我們去操心,我們趕快向上級報告吧!”既然不是自己操心的事情,謝子祥覺得自己幾個基層軍官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討論。
當三排的報告上去之後,各地的華夏軍也都發現了這個問題,紛紛將情況報告上去,不但在遼東吉林前線的王虎彪收到了報告,東北戰區總指揮梁坤日也獲悉了情況,就連在京城總參謀部都知道了此事。
皇帝胡震當即斷定:“倭軍這是要逃跑的節奏!”
總參謀長蘇文質對倭軍去向這個問題不知思考了多少次了:“倭軍還能逃到哪裡去?除了逃向鄂軍那裡去獲得補給和船隻回倭國去之外,還真沒有其他地方可去的了!”
胡震覺得這其中有問題:“倭軍和鄂軍東西對進,戰區還是大雨連綿,飛艇飛機都不能起飛,我們華夏軍放在興凱湖方向的林志創部隊二十萬人馬受到兩大敵人的夾擊會有麻煩,原定的計劃必須改變了!”
“皇上,如果讓鄂軍和倭軍順利會師,按照鄂軍的習性,兩軍會師,必然會要求倭軍當他們的炮灰,繼續向西進攻我們的國土,倭軍最多隻能以運送傷病員回國的名義送幾萬人回倭國本土去!”
“那麼,我們可以乾脆將林志創所部後撤,讓出幾條道路來,讓倭軍和鄂軍會師,看他們又能怎麼樣!這可給我們爭取時間!”
“但這會給我們解決兩大敵人帶來極大的困難!”
胡震心中卻另有所想:“如果鄂軍主力因此遠離海參崴,為我們奪取海參崴創造機會,則冒這樣一點險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