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的新年,在一片肅殺當中過去了。
京城裡百姓們,還沒感受到新春的喜慶,遼東那邊大敗的訊息,終於再也遮掩不住的傳開了。
去年韃虜兵臨城下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而今年的大敗更是讓所有人心裡都蒙上了一層重重的陰霾,不過,很快就有更多的細節傳到了百姓們的耳中,於是,百姓們也終於知道了,這一次的大敗,不是孫承宗孫老尚書用兵失誤,也不是因為前線的將士們不敢用命。
而是,朝中有奸臣!
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傳出來的訊息,在茶樓酒肆裡到處流傳,說是朝廷調到遼東的糧餉,都被上下的官員貪汙了,遼東的將士們,吃不飽穿不暖,連軍餉都沒有。
都這種情況了,這些將士們還在捨生忘死的為朝廷抵禦外辱,當真的可歌可泣。
百姓們越發覺得前線將士的可敬,就越發痛恨那些剋扣軍餉的貪官汙吏,坊間都在說這事情,以往在戶部兵部做官的人家,在京城裡那是一等一的受人敬畏,而如今走出去,百姓們看他們的眼神都是怪怪的,就好像他們也是那些貪官汙吏中的一員而已。
不過,官場上的風向,卻是和民間有些相反。
那些事不關己,或者是觀看風向的人,還在一邊慢慢的等待,都察院的一個御史卻是跳出來,說今年各地大災,加上遼東兵事不利等等,都是因為皇帝如何如何,眼下之意,是請皇帝下罪己詔!
這還是在大朝會上跳出來的,於是乎,這位御史大人求仁得仁,收穫了震怒的皇帝的五十廷杖,只是廷杖打完之後,這位御史大人只有出氣沒有進氣,神仙來都難以救活了。
而隨著皇帝的震怒,那些任由市井間的流言蜚語發酵的錦衣衛們,也開始動作了起來,數日內抓捕了一百多名四品以下的官員,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錦衣衛們押著官員和官員們的家屬在瑟瑟的寒風中招搖過市。
即便是以往對錦衣衛一點好感都沒有的京城百姓,聽聞錦衣衛捕拿的這些官兒就是導致這次朝廷遼東大敗的官員,一個個也是都鼓掌相慶,皇帝和百姓們彷彿在這些日子裡,都心相印手相連了。
皇帝肯定是本朝的英明聖上,那些戰死的軍將,可是本朝的好男人,最壞的就是這些歪曲皇帝的旨意,上下其手禍亂朝綱的官員了。
老百姓的觀念很樸素,若是皇帝將這些貪官全部都殺掉,他們也只會叫好,高呼皇帝聖明。
不過,也僅僅至此了。
四品以上的官員,雖然受到此事的牽連的不少,不過多是以罰俸,一年之內不得升遷之內的處罰了事,即便是怒火沖天的朱由檢,也沒膽子將自己的朝堂從裡到外打掃得乾乾淨淨。
他還需要這些官員幫他來治理江山,連根拔起這種事情的後果,官員們傷不起,他這個皇帝,也傷不起。
比起他的祖宗朱元璋來說,朱由檢少的那不是一分兩分的魄力。
但是即便如此,朝堂裡再也沒有人拿東江鎮的事情來說話了,而捕拿問罪了這一批官員之後,所有的官員幾乎同時閉嘴了,就好像這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而幾天之後,皇帝的旨意下來,更是讓這些官員確定,這一次,的確是將皇帝逼得有些狠了,已經超過了皇帝容忍的程度。
聖旨裡第一條,就是褒揚遼東戰事中表現突出的東江鎮,並擢升東江鎮總制參將江晚就東江鎮總兵,以及麾下參將遊擊若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