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港出發前往綏遠省,途徑的第一個大島,即為朝鮮濟州島。
過了濟州島,就要穿越朝鮮海峽,海峽之西北為朝鮮,之東南為日本。
再向前穿過朝鮮海峽,即為遼闊的日本海。
因此,濟州島的戰略價值,也就凸顯出來了。
按照帝國的規劃,朝鮮地處儒家文化圈,理應像交趾那樣納為行省。
取濟州島為海軍基地,也是勢所必然。
此時的朝鮮形勢,已經發生了驟變,也為帝國佔領濟州島創造了絕佳的機會。
原來,滿清原有三十多個藩屬國,又以朝鮮最為親善。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朝鮮與中國同文同祖,歷史淵源很深。
周滅商時,商朝王室箕子東渡朝鮮,在朝鮮建立箕子王朝,用中原文化開發朝鮮。
此事為世人所公認,這也是朝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開端。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剪除異性王。
燕王盧綰逃至匈奴,盧綰的部下衛滿則來到朝鮮。
衛滿在朝鮮推翻了箕子王朝,建立衛氏王朝,史稱衛氏朝鮮。
衛氏親近匈奴,背棄漢朝,成了匈奴的盟友。
漢武帝雄才大略,派軍征服朝鮮,在朝鮮設定樂浪、臨屯、真番、玄菟四郡,將朝鮮直接納入漢朝統治。
隋唐時,朝鮮再次獨立,內部分裂為百濟、新羅、韓國三國。
隋煬帝曾三次征伐韓國,唐太宗則聯合新羅,滅了百濟與韓國。
明朝時,日本下級武士豐臣秀臣統一日本,派兵侵入朝鮮,佔領平壤。
朝鮮向宗主國明朝求救,明神宗萬曆皇帝派明軍入朝,歷時八年,最終擊敗朝鮮。
明軍擊敗倭寇後,隨即撤軍。
朝鮮復國,對明朝感激涕零,以致於明朝滅亡後,朝鮮在私下裡依舊使用崇禎年號,穿明朝衣冠。
朝鮮甚至認為,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中華正統已絕。
朝鮮與當時的越南一樣,以中華正統自居。
總的來說,朝鮮與中華中原王朝關係密切,早已超越了純粹的宗藩關係。
中華文化在朝鮮廣泛傳播,兩國官民往頻繁,儒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朝鮮人的思想中。
兩國官民彼此之間的認同感,都是其他宗藩國所不具有的。
第二,東北為滿清龍興之地,與朝鮮近在咫尺。
當年八旗征戰天下,先征服朝鮮,然後又征服蒙古,解決這些後顧之憂後,才開始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