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鐘,軍政委員會準時召開會議。
楊烜長期離京,有多事情等待他裁決,會議桌上擺了厚厚一沓材料。
按照慣例,先討論軍隊問題。
軍隊的議題不多,一方面,楊烜在前線督戰時,已經敲定了軍隊改革方案,對西征人事做過了全盤部署。
另一方面,副總司令兼總參謀長馮可欽仍在前線,本人缺席會議。
第一個議題,討論東洋艦隊。
之所以要增設東洋艦隊,除了要爭奪海權,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控制阿拉斯加。
楊烜說道:“中國海岸線綿長,必須增設一支艦隊。
特別是,阿拉斯加地區位於極北,已經歸入帝國版圖。
“此時此刻,我們急需一支能夠遠洋航行、遠洋作戰的艦隊。
增設東洋艦隊,已經刻不容緩。
人才方面,南洋艦隊已能熟練掌握鐵甲艦,海軍留學生也將陸續回國。
“資金方面,我也已經下令發行海軍建設債券。
關鍵在於裝備,沒有可供遠航的鐵甲艦,東洋艦隊也就無從談起。
現在,一干噸級的鐵甲艦,什麼時候可以下水?什麼時候可以服役?”
軍隊裝備問題歸政務院國防部管。
政務卿陸雨晨是政府首腦,相當於宰相,權柄特重。
他說:
“一干噸級的鐵甲艦,排水量只是五百噸級鐵甲艦的兩倍,但複雜難度是後者的數倍。
廣州黃埔造船廠正在加班加點,第一艘試驗艦最快可在明年3月份下水,服役時間,最早要排在明年6月份。”
目前,海軍最大的鐵甲艦排水量為五百噸,具備近海作戰能力。
本質上,五百噸級鐵甲艦與之前的五十噸級、兩百噸級鐵甲艦並無區別,都被海軍命以“夏”
級鐵甲艦。
正在研製的一干噸級鐵甲艦就不一樣了。
這種鐵甲艦可以攜帶更多燃料,排水量更高,抵禦風浪能力更強,是不折不扣的遠洋艦艇。
帝國高層對它寄予厚望,把它命名為“商”
級鐵甲艦。
按照朝代順序,商在夏之後。
由此表示,“商”
級鐵甲艦將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戰艦,與“夏”
級鐵甲艦有著本質區別。
“商”
級鐵甲艦能在明年6月份服役,已經算是提前服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