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朝鮮距離北京最近,享有地理上的便利。
從朝鮮半島跨過鴨綠江,即進入遼寧境內,穿過山海關,就到了直隸,與北京相距特近。
當今的朝鮮,與滿清相比,政局混亂,國力衰弱,同樣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一時期的朝鮮政局,歷史上稱之為“勢道政治”
,外戚權臣左右朝政,尾大不掉,王權旁落。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朝鮮憲宗病逝。
當時的兩大外戚集團,豐壤趙氏和安東金氏各懷鬼胎,最後擁立了落魄皇族李元範為王,即為哲宗。
李元範的家族曾謀反,李元範受到牽連,被流放到江華島。
他本就是庶出,母親出身卑微,家庭屢出“逆賊”
,從小生活困難,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
李元範被流放到江華島後,生活更加落魄,終日以砍柴伐木為生,時人稱為“江華道令”
“道令”
即公子或少爺之意)。
這位江華道令被擁立為國王后,完全被外戚集團安東金氏控制。
從江華島的樵夫一躍成為朝鮮國王,李元範並未奮發圖強,反而終日沉湎酒色,對內憂外患漠不關心。
安東金氏有擁立之功,金左根、金洙根、金汶根等人藉機壟斷朝政,壓制豐壤趙氏。
咸豐元年1851年),金汶根的女兒嫁給哲宗,被冊封為朝鮮王妃,安東金氏進一步加緊了對王室的控制。
這幾年來,朝鮮政壇更加腐敗,文恬武嬉,賄賂公行,地方年年告災,民不聊生。
更嚴重的是,滿清也把黑手伸向了朝鮮,逼朝鮮獻錢獻糧。
原來,滿清一向依賴江南的糧賦。
江南一失,滿清餉源斷絕大半,就連京營八旗吃飯都成了問題。
為了籌措糧餉,滿清也撕破了天朝上國的假面具,向朝鮮索取錢糧。
此事早在清朝之初就有先例。
八旗入關之前,朝鮮是明朝的忠實藩屬,屢次配合明軍作戰,大力支援毛文龍的東江軍。
皇太極力排眾議,先率軍征服朝鮮,與朝鮮約為兄弟之國,朝鮮向後金輸糧納貢。
明朝失去了朝鮮,袁崇煥又擅殺毛文龍,東江軍投降後金。
八旗再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對付明軍。
清朝奪取天下後,自然不好意思再向朝鮮要糧賦。
朝鮮成了清朝的藩屬國,定期向清朝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