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婆初買童女時不過十幾貫錢,待其出嫁時,最高可賺一干五百多兩白銀。
一般百姓見有利可圖,競相效法,甚至不惜出賣自家女兒。
明代揚州鹽商壟斷全國的鹽運業,揚州“養瘦馬”
之風也最為興盛。
為迎合鹽商們的變態心理需求,牙婆對挑選瘦馬有著一套極為嚴格的鑑定程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於瘦馬的小腳的評判。
鑑定這“三寸金蓮”
有一套極詳細的辦法,人們還特意為此制定出了“瘦、小、尖、彎、香、軟、正”
等七條標準。
不過,能賣與鹽商作妾並得到鹽商寵幸的“瘦馬”
只是少數。
大部分的瘦馬,並不能成功嫁入富豪之家,只能流落到風月場所,甚至淪為流鶯、暗娼。
即便有瘦馬嫁給了鹽商,也形同奴婢,常有被正妻杖斃,甚至憤而投井者。
明末大名士張岱,就曾在《陶庵夢憶》一書中描述過揚州瘦馬的慘狀。
大部分的瘦馬無人問津,淪為暗娼,“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
見老鴇,受餓,受笞,俱不可知矣”
。
揚州瘦馬的歷史,真是一本封建社會女子悲慘命運的血淚史。
《揚子江報》聲稱,革命軍攻佔揚州之前,揚州城內有三百多個牙婆。
江蘇省委以揚州為省會,牙婆銷聲匿跡。
但近一年來,帝國集中全部精力西征,揚州也在大力招商引資,瘦馬之風又有反彈。
帝國一向對外宣傳“文明開化”
,理應徹底禁絕瘦馬之風,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
楊烜深受觸動。
相比之下,船妓和暗娼問題尚能理解,揚州瘦馬則挑戰人倫底線,絕不能容於文明社會。
他要來紙筆,當即在餐桌上寫下一道手諭:“諭江蘇省委,10月28日《揚子江報》第三版報道了揚州瘦馬問題,朕讀後深受觸動。
“瘦馬問題駭人聽聞,挑戰人倫底線,必須徹底根除這股歪風邪氣。
你們要徹查此事,懲治一批頂風作岸的牙婆、富商。
“《揚子江報》上還提及騙保問題,騙子認乞丐做義父,好生供養,暗買壽險,之後暗殺乞丐,到保險公司騙保,望你們一併重視。
“江蘇乃帝國經濟大省,又屏護京城,毗鄰上海,外僑眾多。
你們要舉一反三,結合掃黑除惡運動,徹查與之相關的人口販賣、娼妓、一夫多妻等問題,懲治一批罪大惡極的罪犯,純正社會風氣。”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