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旗兵相繼突破兩道防線,衝至革命軍陣前。6安守軍不顧敵我力量懸殊,英勇迎戰。配屬的3百多名民兵骨幹,亦踴躍向前,火線參軍,圍堵缺口。
革命軍已經總結了1套行之有效的動員辦法。平民因“均田免賦”獲得土地,對擁軍支前工作十分積極,踴躍奔赴前線,從事運糧、看護等輔助性工作。
戰況緊急時,營以上部隊就有許可權簡化徵兵程式,吸收民兵積極分子參軍入5,俗稱為“火線參軍”。
革命軍人馬不多,卻有1支龐大的民兵隊5。對於廣大民兵來說,能夠“火線參軍”,成為1名革命軍現役軍人,是1項非常珍貴的榮譽,也是1個難得的人生機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6安守軍裝備落後,人馬不多,卻作戰英勇,遲滯了8旗攻勢。在黑龍江馬隊的猛攻下,6安守軍損失了1半以上人馬,卻死戰不退,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
援軍正是革命軍騎兵師。他們騎著戰馬呼嘯而至,按照地上的標記,小心避開鐵蒺藜,出現在6安守軍的背後。
野戰騎兵師的戰鬥力,可比安徽守備師強太多了。革命軍士氣大振,頂住了黑龍江馬隊的突圍。
當晚,革命軍援軍則不斷開到6安,對滿洲馬隊形成合圍之勢。第1軍副軍長楊田,帶領著步1師騎兵團、近衛團騎兵團,來到6安城西。李鴻章率領著暫編步兵旅騎兵團,也來到6安城東。
除此之外,騎兵師、暫編騎兵旅、海軍6戰隊也源源不斷地開赴6安。
8旗兵人心惶惶,都興阿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頻率吉林馬隊從6安城內撤出,前來投奔多隆阿。
多隆阿指責都興阿誤事,都興阿則毫不示弱地回擊多隆阿,說多隆阿不該進攻6安。
最後,還是穆圖善做和事佬,說道:“禮帥、直公,事出緊急,在此爭論徒勞無益。如今大敵當前,我們必須趁粵匪沒有到齊,連夜突圍,方有1絲生機。”
多隆阿、都興阿只得擱置爭議,各自突圍。多隆阿率領黑龍江馬隊向北突圍,都興阿率領吉林馬隊向圍。
生死關頭,穆圖善私下攔住多隆阿,向他獻議道:“禮帥,不如由我率領黑龍江馬隊主力,舉起禮帥旗號,以吸引粵匪主力,向北突圍。請禮帥挑選少量精騎,擇小路突圍,為大清保留1絲火種。”
多隆阿熱淚盈眶,說道:“好兄弟。我們同袍多年,要死也應當死在1起。”
穆圖善卻慨然說道:“大清可以沒有我,不能沒有禮帥。”
多隆阿卻悽然1笑,說道:“我如果沒了部隊,還叫什麼禮帥?臨陣脫逃,對武官來說向來都是重罪。我寧願與部下同生死,也不願苟且偷生。”
革命軍這邊卻從容多了。第1軍副軍長楊田指揮各路兵馬在6安城外層層設防。李鴻章第1次指揮步兵暫編旅作戰,正思報效。近衛師為全軍精銳,卻1向缺少上戰場的機會,官兵個個摩拳擦掌。
當晚,8旗兵拼死突圍。革命軍依靠鐵蒺藜、鐵絲網拼命堵截,把8旗兵封死在包圍圈內。
多隆阿見大勢已去,只得帶領少數親信突圍出去。其他滿洲馬隊在穆圖善和都興阿的帶領下,堅持了兩日。除少數旗兵投降外,其餘人馬大部被殲。穆圖善戰死,都興阿自殺殉節。
至此,東南戰場上,清軍主力已被全殲,清廷在東南已無可用之兵。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