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身陷絕境,曾國藩也無力迴天了。可曾國藩心裡很清楚,大家都能投降,唯獨他自己不能投降。不管是了應付輿論,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他都不能投降。
中軍帳內的湘軍大僚開始議論起來,投降的論調已經佔了上風。特別是,帶兵的大將大多主張投降,只有張裕釗等少數文人嘴硬不肯投降。
曾國藩沉吟良久,問黃冕道:
“服周兄,楊烜在信中說,若我軍肯投降,可以改編為1個主力步兵師、1個守備師,由湘軍將士充任各級官佐。同時,湘軍中下級官兵都能得到保全,走留兩宜,概不限制。此話可否當真?”
黃冕心中狂喜,這1次,他勸降湘軍的使命可要告成了。他鎮定地答道,楊烜1向言出必行,決不食言。
中軍帳內的湘軍大員們亦深舒1口氣。最高興的應該就是曾國荃了。在他看來,黃冕尚能擔任水利部長,以哥哥曾國藩的名望,將來必能官居黃冕之上。
誰知道,曾國藩卻說道:“我也有兩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楊烜能否答應。
“第1,復興會的俘虜政策,1般只優待下級官兵。對於湘軍來說,營官以上軍官,都要強制扣留。我們這次主動投降,請帝國尊重營官以上軍官的個人意願,願意解甲歸鄉者,請帝國1概放歸。
“第2,曾某世受皇恩,從1介農家子弟,躋身朝廷1品大員。蒙皇上信任,曾某得以創辦湘軍,略有成就。我是1箇舊派讀書人,不敢妄事2君。
“湘軍可以投降,但我必須殉節。我死後,請帝國格外開恩,準沅甫護送我的屍首還鄉。沅甫,你回到老家後,請你告誡族人,不要帶兵打仗,不要外出做官,在荷葉塘老家讀書、課子、耕田即可!”
曾國藩的話就如晴天霹靂,驚得曾國荃說不出話來。他不僅誠心投降革命軍,而且功名心重,還要繼續統帶軍隊建功立業呢!
曾國荃愣了半道:“大哥,咱們投降就投降了,何必要殉節呢?滿清本就是異族,1向猜忌湘軍。咱們對於滿清已經仁至義盡了,何苦要為愛新覺羅氏殉節?”
黃冕心想,革命軍對於投降的敵軍軍官,1般採用囚禁政策,防止他們回去繼續組織軍隊。如今湘軍大勢已去,革命軍即將佔領兩湖,就算湘軍軍官返回兩湖,也不見得能折騰出什麼風浪。
況且,革命軍戰鬥力強悍,不出十年必能推翻滿清。很多湘軍軍官還巴不得主動歸降革命軍呢。
黃冕計議已定,趕忙說道:“滌帥千萬不可殉節,滌帥有經天緯地之才,正當在帝國大展拳腳,豈能為滿清殉節?至於寬宥軍官問題,我當儘量向皇上說情。皇上1向寬宏大量,又對滌帥很看重,定會答應滌帥的要求。”
帳內諸將反應過來,紛紛勸起曾國藩,表示願意追隨曾國藩死戰不降。
曾國藩苦笑1下,說道:“怎麼戰?革命軍有鐵甲艦,有開花炮,有燃燒彈,湘軍有什麼?咱們連最基本的糧草、彈藥都快斷絕了,拿什麼和革命軍打仗?
“我死了,總歸能向朝廷有個交待。你們是留是走,朝廷也不能過多怪罪你們。再者,1旦革命軍吃下我們這支孤軍,1定會乘勝追擊,迅速深入兩湖。
“朝廷即便想怪罪大家,也鞭長莫及。日後局勢會發展成什麼樣,中國會演變成什麼樣,我也無需操心了。”
確定了投降的總基調,眾人的心思也安定下來。曾國藩還要與黃冕密談投降細節,不便這麼多人在場,便假裝輕鬆地說道:
“服周兄,我們也算是老朋友,許久不見,有許多話想說。厚庵、惠甫,你們陪我跟老先生說說話,其他人先散去吧。”
楊載福和趙烈文都是曾國藩的親信,曾國藩把他們留下來,顯然是要避開劉長佑等旁人,與黃冕密談投降條件。
劉長佑心有不甘,卻也只能離開中軍帳。曾國藩屏去1切閒雜人等,帳內只剩曾國藩、楊載福、趙烈文、黃冕、曾國荃5人。
親兵奉上清茶,隨即走出帳外。曾國藩特意交待他們,要趕走1切閒人,防止有人偷聽他們的談話。他轉向曾國荃,嘆了口氣,問道:
“沅弟,咱們曾家不求發達,但求安安穩穩的,闔家幸福安康即可!我且問你,你想回荷葉塘老家解甲歸田?還是想繼續再帶兵打仗?”
曾國藩已經決定殉節,心裡最放不下的,卻是自己的9弟曾國荃。在諸位弟弟中,曾國荃資質最高,官職最高,功名心也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