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他與黎庶昌、薛福成、吳汝綸等人1起,被合稱為“曾門4學士”,是曾國藩的重要弟子。
張裕釗淡泊名利,做京官時目睹官場黑暗,辭官回鄉。曾國藩進軍湖北時,聽說張裕釗在武昌勺庭書院講學,遂召他辦理文案。
此人無心鑽營,在曾國藩幕中“獨以治文為事”。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書法,融北碑南帖於1爐,創造了影響晚清書壇百年之久的“張體”。範當世、張謇、姚雪臣、朱銘盤、日本人宮島詠士等都是他的學生。
黃冕聽說過張裕釗,只把他當作1般的酸腐文人,反駁道:
“大家既然都是讀書人,豈不聞明末大儒黃宗羲早就有言,‘天下為重君為輕’、‘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1姓也’。
“若大家真的以天下為重,真的心懷天下蒼生,就應該棄暗投明,不要再抱殘守缺,懷什麼忠君、節義之念。何況,現在革命軍已經完全包圍了湘軍,多隆阿北遁,鮑起重傷被俘,諸位已經無路可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家都與革命軍打過不少戰,知道革命軍的厲害,也應該知道革命軍1向善待俘虜。這1次,湘軍已經陷入絕境,插翅難飛。
“復興會誠心招降大家,大家何不順勢投降呢?早日投降,便能早日得到復興會的重用。假若困獸猶鬥,只會增加湘軍傷亡。
“從已經投降的湘軍官兵來看,湘軍士卒樂於投降,不想白白送命。大家何不遵從士兵們的想法,儘早投降呢?”
張裕釗還想分辨,卻被曾國藩制止住了。
曾國藩1介書生,草草創辦湘軍,卻1戰得名,最終在歷史上平定了太平天國。所謂譽滿天下者,毀亦滿天下。曾國藩嚴於殺賊,被後人冠之以“曾剃頭”的諢名。
其實,曾國藩很早就意識到了融洽軍民關係、善待敵軍俘虜的重要性。
譬如,曾國藩曾親自創作了《愛民歌》,要求湘軍時時傳唱。《愛民歌》堪稱湘軍版《3大紀律、8項注意》,歌詞有:
“軍士與民如1家,千記不可欺負他”、“第1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家搬磚石,莫踹禾苗壞田產,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
再如,湘軍後來大量俘虜太平軍,殺俘、虐俘問題隨之而來。曾國藩又創作《解散歌》,教導湘軍善待俘虜,歌詞有:
“往年在家犯過罪,從今再不算前帳。若遇脅從難民歸,莫搶銀錢莫剝衣”、“第1不殺老和少,登時釋放給護照”、“第4不殺打過仗,丟了軍器便釋放”……
只是,湘軍初以師生、同鄉為紐帶,尚能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到後來,經歷過多輪擴軍,湘軍各部都陷入了擴軍、打勝仗、搶劫、軍紀敗壞、裁兵、募新兵、擴軍的怪圈。
現在,經歷過接連慘敗,湘軍精銳如楚軍、吉字營、霆字營、水師等,要麼投降,要麼全軍覆沒。殘餘湘軍紀律已經徹底敗壞,完全喪失了戰鬥力。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