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裡,黃冕雖已6十2歲,卻神采奕奕,像是5十出頭。曾國藩雖才4十6歲,卻神情委頓,垂垂老矣,像個6十多歲的小老頭。
兩相比較,似乎預示著中華帝國的崛起、滿清的沒落。國家的滅亡,往往牽動著億萬人的命運。對於湘軍來說,如果曾國藩執迷不悟,1味頑抗到底,數萬官兵都將成為他的陪葬品。
他與同僚彭玉麟同為湘軍水師統帥,同樣律己甚嚴,關心百姓福祉,關愛黎民蒼生,很受曾國藩的倚重。
久不言語的楊載福,忍不住問黃冕道:“老前輩,老百姓到前線支援革命軍,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若是自願的,動機在哪裡?”
黃冕答道:“百姓踴躍支援前線,完全是自願的。帝國每佔領1地,就在佔領區內平分地主土地給農民,地主則獲得工廠股份等有價證券,以資補償。他們搖身1變成為工廠股東,甚至成為中小企業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農民無償獲得土地,沒過兩年就實現了溫飽,對帝國感恩戴德。另外,帝國對於參與擁軍支前的百姓亦有稅收、用工、參軍、上學等方面的優待,故百姓支前十分踴躍。”
楊載福對復興會深感興趣,可當著曾氏兄弟的面,他也不好表現得過於熱忱。
倒是曾國藩的心腹幕僚趙烈文,年輕有為,思想活躍,問黃冕道:
“老前輩,我國地主雖然多為知識分子,卻並未接觸過工廠企業,更不懂經營之道。帝國剝奪地主土地,卻讓地主經營企業,這能奏效嗎?”
黃冕環顧中軍帳,發現諸位湘軍大員都聚精會神地盯著自己。他不禁感到1絲好笑,自己此番前來湘軍大營,是為了勸降湘軍的。
看大家的意思,似乎已有投降之意,卻遲遲進入不了正題。大家避而不談投降條件,卻對帝國深感好奇。
黃冕對道:“地主亦分配1部分土地,人均佔用土地略高於普通農民。土地1經分配,禁止買賣,所有權在村集體,不在國家,亦不在個人。
“地主被沒收大部分的土地、房產,以此折算成有價證券,作為地主投身工商業的資本。我國地主大部分都是讀書人,具備相當的知識儲備和視野。只要引導得當,辦理工商業並不存在太大困難。
“與滿清重農抑商不同,帝國大力鼓勵工商業發展,企業主、商人在帝國治下地位很高。他們不僅名利雙收,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大量農民就業成為工人,真正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譬如我胸口這支自來水筆,產自杭州自來水筆廠。這個工廠由杭州商人胡雪巖籌建,浙江省委參股,股東大多是杭州士紳地主
“所用機器、技術都來自廣州怡和集團,工人多聘用當地農民。自來水筆廠雖才成立1年,卻已經產生了良好的效益,給股東們帶來了初步的收益。
“這種筆方便攜帶,易於書寫,對於文化傳播意義重大,大家都是讀書人,想必能夠預見到這1點。
“在滿清治下,不管是做官也好,還是經商也好,人們有了錢只會購買更多的土地,只會壓榨更多的農民。在中華帝國,大家擠破頭也要投資工商企業,普通人家有點閒錢也會購買公司股票。
“中華帝國不只會喊口號,也會腳踏實地興辦實業,取洋人之長,補中國之短。帝國不只會沒收地主土地,也會給地主以活路,引導地主投身工商業,為復興中華點燃希望。”
在座的湘軍大員,頗受震動。他們對帝國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由此不難看出,大家已無戰心,都盼著曾國藩下令投降。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