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是湖南的省會,也是湖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武昌是湖北的省會,是湖北巡撫、湖廣總督的駐地,更是東南的屏藩、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地理位置更為重要。
曾國荃守半壁山,曾國藩守田家鎮,最直接目的就是為了保衛武昌。如果兄弟兩個沒有把握守住半壁山、田家鎮,不如直接撤守武昌,反倒更為適當。
畢竟,半壁山號稱天險,孤峰聳峙,橫插長江,卻是1座小山,也是1處絕地。1旦革命軍出兵包圍半壁山,曾國荃便只能從長江突圍。
半壁山下的長江水流湍急,難以行船。古往今來,無數船隻在此撞山、沉沒。船隻每行及此,要緊貼長江北岸的田家鎮,方能渡過急流。
湘軍水師殘存無幾,無力從江上接應吉字營渡江,革命軍又牢牢控制著制江權。可以預料的是,1旦革命軍從6地方向包圍半壁山,吉字營就只有死路1條。
曾國藩說:“開戰之前,我們湘軍自恃人多,上上下下都比較樂觀。楚軍深入江西,根本就沒想到會被粵匪包圍。左宗棠自負奇計,陳兵於9江城下。
“革命軍主力1來,左宗棠也無計可施,楚軍1敗塗地,只得倉皇撤退。楚軍背靠湖北,山勢崎嶇,又有吉字營的支援,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誰能想到,粵匪竟然大膽前進,孤軍深入富水河,化後方為前線,直接截斷了楚軍的退路。又集中兵力於長江南岸,分進合擊,包圍了楚軍。
“相比於楚軍,吉字營孤守半壁山,處境更為險惡。粵匪包圍楚軍,尚要動用水師,要動員67萬人的6軍。但對付吉字營,只需幾艘精銳戰艦、兩3萬精銳6軍即可。
“因此,這半壁山,是萬萬守不住了,也萬萬守不得了。沅甫,你要立即撤退,撤到武昌1線。依託武昌堅城,匯聚78萬湘軍,或許還能與粵匪1戰。”
曾國荃綽號“曾鐵桶”,性格堅韌,作戰果決,以“鐵桶圍城”戰術聞名湘軍。他原本對守衛半壁山很有信心,可湘軍水師、楚軍皆為湘軍精銳,卻相繼被革命軍全殲,令曾國荃頗感喪氣。
照現在的情勢,吉字營必須撤離半壁山,還要儘可能快地撤離半壁山。他說:“大哥,半壁山與田家鎮唇亡齒寒。吉字營既要放棄半壁山,大哥守不住田家鎮了,也不能再守田家鎮了。”
曾國藩卻搖搖頭,說道:“理是這個理。但我們不戰而退,1定會給人留下把柄,也會讓朝廷震怒。我們兄弟兩個,總不能都不戰而退。我是統帥,留下來堅守田家鎮,面子上好看1些,也可以掩護你撤退。
“而且,長江南岸不便行軍。粵匪後勤壓力大,運輸能力有限,水運船隻主要用來運輸糧草彈藥,大隊兵馬還得走長江北岸。我在長江北岸,正可以以逸待勞,阻擊粵匪。”
曾國荃並不相信哥哥的話。經年打仗,曾國荃也無師自通,領悟了許多用兵之道。他反問哥哥:“大哥,如果粵匪故伎重施,借水師直航武昌,逼我們與之決戰呢?”
曾國藩心中1動,用陰鷙的3角眼看了下弟弟,說道:“不怕。我們帶兵打仗,最大的本錢是部隊,不是城池。武昌城陷,湖廣總督官文首當其衝,我們犯不著為他著急。”
官文是當今碩果僅存的滿人總督,為人顢頇無能,貪得無厭,但擅長做官,很得咸豐的歡心。
道光以來,漢臣勢力增大。到太平軍興,滿族大臣束手無策,以曾國藩、胡林翼為首的漢族大臣開始崛起。
在樊燮京控案中,滿人趁機發難,咸豐也要殺左宗棠。但以曾國藩、胡林翼為首的湘軍大佬,屢屢向朝廷上折施壓。
1個無官無職的衙門師爺,大權在握的咸豐竟然殺不了他。不僅不能殺他,咸豐被大臣所挾制,最終選擇重用左宗棠,授予他方面之任。
這件事也標誌著漢族督撫的崛起。可以說,在地方事務上,漢族大臣已經完全超過了滿族大臣,主導了地方政治。清廷內輕外重,地方權重,漸有尾大不掉之勢。
唯其如此,清廷更要回護滿族大臣。官文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清廷明知他無能,卻1再提拔他,為的是平衡滿漢勢力。此外,咸豐派官文坐鎮武昌,也有監視下游湘軍之意。
胡林翼做湖北巡撫時,本想趕走官文。屬下閻敬銘勸他,說官文此人雖然貪婪,卻沒什麼本事,只要把他敷衍好了,可以放開手腳做事。
以巡撫彈劾總督,相當於以下犯上,就算成功了,也會給朝廷留下不好的印象。況且,萬1朝廷派1個精明強幹的人幹總督,事事與巡撫爭權,豈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