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午餐時間,楊烜邀請左宗棠1起吃午飯,由黃冕作陪。剛坐下來,1盤臘肉火腿就吸引了左宗棠的目光,讓他百感交集。
原來,左宗棠自從建立楚軍後,1直帶兵在外。他飯量很大,愛好美食,但每頓必有1盤火腿,即便不吃,也要擺在桌子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盆臘肉火腿,是左宗棠的妻子周詒端從家鄉寄來的。左宗棠早年窮困潦倒,而周詒端則出身於大族富紳,是家鄉有名的才女。
周詒端傾慕左宗棠的才幹,不顧左宗棠家境艱難,毅然嫁給了他。婚後,左宗棠寄居在周家,不事生產,傾心閱讀周家的藏書。
他是個心氣極傲的人,寄人籬下,形如入贅。好在周詒端是個大家閨秀,知道丈夫志向遠大,給他創造條件用功讀書。又在父母、兄弟面前極力迴護左宗棠,生怕丈夫在岳父母、小舅子面前受氣。
左宗棠自視甚高,周氏也非同常人,是遠近聞名的才女。譬如,左宗棠曾留心鑽研農學。但在當時,這被視為雜家末流,不受儒家重視。周詒端則寫詩鼓勵丈夫鑽研農學,詩曰:
“樹藝養蠶皆遠略,由來王道本農桑。”
左宗棠在周家寄居十3年,與妻子伉儷情深,感情甚篤。日後,左宗棠果然大器晚成,1出山就是湖南的“2巡撫”,1做官就是2品大員。
發達後的左宗棠雖然目空1切,卻非常珍惜與周氏的感情。他帶兵在外,周氏也定期寄來火腿和書信,此為夫妻2人獨有的浪漫。
飯桌前擺了1盤火腿,左宗棠不由得愣住了。不知這火腿是妻子的饋贈,還是革命軍的軍需食品?
楊烜解釋道:“季高兄,實不相瞞,這盤火腿是嫂夫人醃製的。我軍包圍楚軍,封鎖物資來往,截獲了這批火腿。另有1封長信,在此送交季高兄。”
1個隨侍在1旁的參謀,從檔案袋中取出1封書信,遞給了左宗棠。左宗棠慌忙放下筷子,接過書信,看到熟悉的字跡,心情格外激動、親切。
信件封緘得很完好,看起來並未拆閱。他是個率直的人,很想離席讀信。但有楊烜和黃冕在場,於禮不合,不應當撂下主人去讀信。
楊烜笑笑,看出了左宗棠的心思,說道:“‘烽火連3月,家書抵萬金。’季高兄,你拆信閱讀吧,我和黃老夫子等你讀完信,再開席也不遲。”
有了楊烜的指示,左宗棠也就不再推辭,離席讀起了家信。看落款時間,信是2十天前寄來的,因為旅途阻絕,直到現在才送到左宗棠手中。
妻子在信中說了3件事:
第1,她依照左宗棠的囑託,把兒女都接到了湘陰老家。女婿陶桄,也就是名臣陶澍的獨子,也跟著到了湘陰。陶桄購買了1批洋槍,組織家丁訓練,防止亂匪滋擾家中。
第2,湖南局勢越來越糟,革命軍獨立第3旅在湘西坐大,攻克了軍事重鎮寶慶;第2軍沿湘江1路北上,所向披靡,羅澤南率領的湘軍連戰皆敗,衡陽恐怕難保。
第3,她密囑左宗棠,說革命軍兵精器良,進入湖南後秋毫無犯,有王者之師的氣象。而湘軍軍氣已老,絕非革命軍的對手。因此,周氏勸左宗棠見機而行,大可不必為滿清殉節。
讀完信後,左宗棠長舒1口氣。妻子周詒端雖是女流之輩,卻見識很高。左宗棠遇事不決,周詒端是最好的參謀。只是,如今兵慌馬亂,2十多天過去了,不知道家人情況如何?
大將在前線投降,最怕的是禍及家人。好在湖南巡撫駱秉章是左宗棠的老朋友,就算左宗棠投降了革命軍,駱秉章也不會拿左氏家人怎麼樣。說不定,有好事者還會努力保全左氏家屬,以結好革命軍呢!
楊烜彷彿看懂了左宗棠的心思,說道:“季高不必擔憂,革命軍已經攻克了衡陽。湖南即將易幟,所有湘軍家屬都會受到革命軍的保護。”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