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又堅持了5天,最終糧盡,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左宗棠走投無路,只得投降革命軍。
楊烜聞訊大喜,派人迎接左宗棠到統帥部。在晚清歷史上,湘軍系統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物,既有“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曾國藩,也有被西人讚譽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
但楊烜最期待與左宗棠相遇。穿越之前,他就非常仰慕左宗棠。楊烜認為,湘軍雖然兇悍,卻是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鎮壓太平軍、捻軍戰績頗佳,對付洋人則連連敗北。
對此,戊戌6君子之1的譚嗣同有過非常精闢的評論:
“中國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則有餘。自屠割其民,而受大爵,膺大賞,享大名,瞷然驕居,自以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恥惡湘軍不須臾忘也。”
左宗棠在1眾湘軍大佬中,功名上不如曾國藩,官場智慧上不如李鴻章,情商上不如胡林翼。
但他“心憂天下”,面對洋人沒有絲毫奴顏媚骨,“絕口不談和議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尤其是,在晚清要海防不要塞防的論調下,左宗棠堅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自籌軍餉,帶棺西征,打敗浩罕國,從沙俄手中收復伊犁,使西北成為中國北方的牢固屏藩,遺澤至今。
這足以使他超越曾、李、胡等湘軍大佬,堪稱是晚清最有大局戰略的政治家,最有執行能力的軍事家。
梁啟超評價左宗棠:“左公乃是5百年第1偉人”。曾國藩亦不得不承認:“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
革命軍此次西征,要對付兩倍於己的湘軍。楊烜亦已抱定了“徵撫並用”的策略,叮囑屬下儘量招降湘軍降將。左宗棠無疑是楊烜最想招撫的湘軍大佬。
1艘鐵甲艦護送左宗棠來到9江。楊烜得信,對此相當重視,來到統帥部門口迎接。
左宗棠身材矮胖,1身縉紳先生打扮。他1向精力過人,此刻卻因為打了敗仗,神情頗為委頓。
見到楊烜後,左宗棠有些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行禮。要下跪吧,他心裡多少有些不甘。若是握手吧,又顯得沒有誠意。
楊烜見狀,便和左宗棠主動握手。
儘管已被告知帝國改行握手禮節,左宗棠還是感覺有些彆扭,不習慣與別的男人有肌膚上的接觸。這個4十多歲的、不甚得志的中年人,1向恃才傲物,就連曾國藩都不放在眼裡。
眼前這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中華帝國皇帝,年輕、熱情、坦蕩。他毫無架子,不拘小節,穿著不掛軍銜的樸素軍服,與屬下並肩而立,說說笑笑,令人難以置信。
這大大出乎左宗棠的想象。他弄不明白,楊烜到底是宋太祖趙匡胤那樣的隨性之主,還是漢高祖劉邦那樣的無賴之徒,是明太祖朱元璋那樣的深藏城府,還是西洋人那樣的坦蕩磊落。
尤其是握手禮,雙手緊握,肌膚接觸,令左宗棠這個老派讀書人頗感不安。
好在他機變極快,先說了句萬無1失的話:“罪臣左宗棠參見皇上。”
楊烜笑笑,問道:“左季高,我很早就盼著見你了。沒想到,你帶著楚軍竟然堅持了這麼久。”
左宗棠注意到,楊烜並未自稱朕。滿清等級森嚴,左宗棠久在巡撫衙門,自然熟知官場稱呼的規矩。
放在雍正、乾隆年間,規制甚嚴,大臣摺子上稱呼有誤,或者有錯別字,都可能被羅織成文字獄,招來殺身之禍。
每1級官員,也都有自己的稱呼,絕對不可逾越。左宗棠有巡撫的官銜,動不動便把“本部院”掛在口頭上。他早就聽說帝國鼓勵平等,皇帝亦帶頭執行,今日1見,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