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捻軍的行軍路線來看,不難判斷出張樂行要歸降革命軍。此事非同小可,勝保不敢怠慢,袁甲3亦深知其中的利害,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派兵急攻捻軍。
張樂行在鳳陽打了1仗,先勝後敗,急向步1師求救。楊田正想找機會滅掉勝保,得信後親自出兵,帶領3千騎兵,前去接應張樂行,雙方約定在定遠會師。
大軍從滁州出發,第3天就到達了定遠,在定遠遇到了張樂行的信使賴文光。
賴文光見到楊田,匆匆行禮,說道:
“清軍探知捻軍要歸降革命軍,大為恐慌。勝保帶兵在前堵截,袁甲3在後追擊,把張樂行包圍在了1個名叫黃泥鋪的地方。
“此次捻軍來歸,張樂行誠心歸降。為此,他殺了不肯歸降的藍旗主劉永敬。此番師長若能救出援軍,1定能得到捻軍的擁護,進而順利收編捻軍。”
楊田略1思索,說道:“我正要找勝保決戰,他卻自己找上門了。你先寫封親筆信,找個可靠的信使回去。就說請張樂行放心,我親自帶兵來救他,非打敗勝保不可。”
賴文光大喜,匆匆寫下1封書信,交與信使飛馬馳去。
趁著休息吃飯的空當,賴文光把前線的情況簡單介紹了1下。
原來,捻軍向來以騎兵見長。但實際上,捻軍騎兵雖多,卻仍未達到1人1馬的比例。這次從雉河集突圍,很多家眷也跟著出來,拖累了部隊,導致捻軍被圍在黃泥鋪。
勝保、袁甲3都傾巢而出,帶上了全部兵馬。勝保的軍隊以吉林馬隊為精銳,另有陝甘、安徽、河南、山東等省的綠營。袁甲3的軍隊皆為團練,但久經戰陣,亦不容小覷。
至於苗沛霖,則陽奉陰違,派出小部兵馬追隨勝保作戰,派出大部兵馬來到雉河集、順河集等地,逼迫留在當地的捻子歸順苗家軍。
賴文光說:“清軍人多勢眾,把捻軍圍在黃泥鋪。張樂行不忍拋棄捻軍家眷,所以暫時留在了黃泥鋪,向師長請兵。勝保志在才疏,所部兵馬雖眾,卻不足為道。師長1去,1定能夠大敗勝保。”
楊田問道:“聽說胡以晄在皖北時,對勝保十分輕視,稱他為‘敗保’、‘勝小孩’。此公到底如何?”
勝保為人驕狂,但很得咸豐的信任。8旗將領在戰場上表現不佳,少數傑出者如塔齊布、多隆阿,實際上都是湘軍的軍官,所部兵馬使用湘軍編制,花的是湘軍的軍餉。
唯有僧格林沁和勝保,被咸豐倚為長城,負責在長江以北指揮打仗。勝保的名聲雖然不佳,但也確實打過1些勝仗,也具備獨當1面的能力。
相比江南江北大營的和春、託明阿、德興阿等滿族將帥,勝保明顯更勝1籌。
賴文光在皖北呆過,對勝保的瞭解更為深入。他說:
“勝保此人,考中過舉人,當過翰林,為人機智,眼光獨到。他做翰林時,就曾犯顏直諫,要求咸豐重視廣西軍事,參劾當時的大學士塞尚阿。
“太平軍起義後,他便棄文從武,先是在山東對戰太平軍北伐軍,繼而平定山東民變。再往後,則升任欽差大臣,督辦皖北軍務。
“此公最崇拜兩個人,1個是關羽。為此,他在背上文了‘精忠報國’4個大字。另1個則是年羹堯。不過,他沒學到年大將軍的本事,卻把年大將軍的架子學得通透。
“譬如,在飲食上,勝保極為講究。每次開飯,每樣菜都要準備兩盤,1盤自己吃,1盤送給文案。這學的是滿清皇帝的賜食制度。
“有1次,勝保行軍,中午吃韭黃炒蛋,相當滿意。下午急行軍,到傍晚開席,仍要吃韭黃。因為急行軍,韭黃已被廚子丟掉了。
“勝保聞訊大怒,當場斬殺主管的廚子。其餘3十多個廚子,嚇得戰戰兢兢。勝保卻面不改色,說希望次日早上吃到韭黃。
“當夜,廚子騎馬來回1兩百里,弄到了韭黃,勝保才算滿意。”
楊田冷笑1下,說道:“就這副德行,勝保還能成為滿清的欽差大臣?咸豐如此昏聵,前線大員如此凌虐百姓,滿清不亡還有天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