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捻軍亦揭竿而起。秋天,各路捻軍在雉河集集合,祭告天地,宣佈起義,稱號大漢,公推張洛行為大漢盟主,稱大漢明命王。
張樂行把捻軍分為5旗,張洛行為黃旗總首領,龔德樹為白旗總首領,侯偉為紅旗總首領,蘇天福為黑旗總首領,劉文敬為藍旗總首領。
張樂行公然起義,原是想趁太平天國滅亡後,接過太平軍的大旗,壯大捻軍的聲勢。
但他高估了捻軍的實力,清軍很快調集重兵圍剿捻軍。沒有了太平軍的策應,捻軍連戰皆北,只得退守雉河集大本營。
王牌特工陳明德來到雉河集時,清軍已把雉河集團團包圍。陳明德的到來,宛如雪中送炭,給張樂行帶來了1絲曙光。
因此,張樂行對陳明德頗為禮遇,把他奉為座上賓。他為人謹慎,屏去左右,單獨與陳明德密議道:“陳先生以身涉險,穿過清軍重重封鎖,來到我捻軍大營。這番美意,兄弟我感念得很。”
陳明德也開門見山,說道:“皇上認為張將軍心念百姓,鬥志昂揚,是個頂天立地的豪傑。如今清軍鏖集雉河集,捻軍處境艱難,皇上特派我來面見張將軍,請將軍移兵淮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捻軍多騎兵,驍勇善戰,熟悉皖北地形,很得皇上的賞識。皇上宣告,若將軍肯歸順革命軍,可將麾下捻軍整編為1個騎兵團,仍由將軍統帶。其他各旗,則視其大小,編為騎兵營或騎兵連。”
張樂行眉毛1挑,問道:“騎兵團?這是多大的編制,有多少人馬?”
正常情況下,騎兵團編制騎兵兩千出頭、戰馬兩千5百多匹。捻軍共有5旗人馬,各有首領。5旗之下,又有5邊,以分領統之。5旗2十5邊,足有人馬十餘萬人。
當然,捻軍組織紀律渙散,戰鬥力低下。張樂行做各旗總盟主,並不能完全節制5旗。欽差大臣勝保調河南、安徽兩省的清軍,大舉圍攻張樂行的大本營雉河集。張樂行急調各旗來援,便有捻軍拒不奉命,也有臨陣脫逃者。
如今,張樂行麾下還有5旗2十1邊捻軍,共計3萬餘人,堪稱是捻軍精銳,被包圍在了雉河集,進退失據。
陳明德並沒有直接回答張樂行,而是委婉地說道:“當年太平天國覆滅,革命軍收編太平軍時,給太平軍最大的編制就是步兵團。
“韋俊、楊輔清、胡以晄實力最強,分別代表太平軍北殿、東殿、?殿。這3人,都被授予6軍上校的軍銜,把所屬太平軍整編為革命軍步兵團。
“張將軍舉義不久,威名或許不如韋俊、楊輔清、胡以晄。但皇上特別看重將軍,打算授予張將軍6軍上校的軍銜,其他各旗首領,軍銜皆為中校,位置在將軍之下。
“實不相瞞,我軍即將與湘軍決戰,又將佔領長江以南廣大國土。為此,革命軍6軍準備增編1個騎兵師。若張將軍肯歸順革命軍,必能得到皇上的重用。
“革命軍此番與湘軍決戰,必能1舉殲滅湘軍。張將軍歸順革命軍,正可在西征戰場上建功立業,揚名立萬。”
張樂行知道,中華帝國地處長江以南,革命軍不缺武器,不缺軍餉,卻缺少戰馬,也缺少騎兵。以他的資望,自然比不過韋俊、楊輔清、胡以晄等太平軍名將。革命軍願意招撫他,實因看中了捻軍的騎兵。
他心中得意,表示卻不動聲色,說道:“先生將稍事休息,我與左右商量1番,晚飯前就給你準信。”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