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504章 鐵路

第504章 鐵路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逐鹿北朝 末日大秦:帶著秦始皇吃雞簽到 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旭天紀 北宋大畫師 抗戰之最強戰兵 美利堅科技霸主 都市頂級傭兵 超級大華夏 大漢再起之無限征途 差分機時代 亂唐之最強武神 漠唐 徐知證傳 明末隱相 三國呂布之橫掃千軍 吃貨聯萌[全息] 1850再造中華 縱橫西漢 寒門破繭

徐繼畲請行新政的奏摺中,最精彩的還是興建鐵路那一段,許多話振聾發聵:

“我朝處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自應建數千年未有之奇業。若事事必拘成法,恐日即危弱而終無以自強……

“自強之道,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然其機括則在於急造鐵路。鐵路之利於漕務、賑務、商務、礦務、厘捐、行旅者不可殫述……

“惟鐵路一開,則東西南北呼吸相通,視敵所趨,相機策應,雖萬里之遙,數日可至。百萬之眾,一呼而集。一萬之兵,可當十萬之用。十萬之兵,可當百萬之用……

“茲查外國以經商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轉運靈通,無往不利。其未建以前阻撓固甚,一經告成,民因而富,國因而強,人物因而倍盛,有利無害……

“若能朝開鐵路,臣夕死可矣……”

肅順、郭嵩燾、高心夔三人讀著徐繼畲的奏摺,不由得擊節讚賞。

肅順說:“五臺這篇奏摺,論鐵路最為懇切,內容也最為精彩。這鐵路,確為新政之機括,亦為洋務之中樞。可唯獨鐵路,阻力最大,議論最多!”

高心夔是京城名士中的後起之秀,在京城內交遊很廣,平時亦留心蒐集輿論。他說:“反對修鐵路者,人數甚多,亦有許多有分量的人。他們的理由冠冕堂皇,還真不好反駁。”

肅順皺起眉頭,問道:“都有哪些理由,請伯足列一下。”

高心夔文思敏捷,略一思索,就把反對派的意見一一列舉了出來:

一、破壞山川,驚動陵寢。按照徐繼畲的奏摺,清朝要造鐵路,自當從京城開始,先造一條通往天津的鐵路,名之為京津鐵路。

大清在京畿附近有兩處陵墓群。

一處位於遵化,稱為東陵,目前埋了三個皇帝,分別是清世祖福臨的孝陵、清聖祖玄燁的景陵、清高宗弘曆的裕陵。

另一處位於易縣,稱為西陵,同樣埋了三個皇帝,分別是清世宗胤禛的泰陵、清仁宗顒琰的昌陵、清宣宗旻寧的慕陵。

若要建京津鐵路,自然要避開東、西兩陵。但火車一開,機車轟隆,必會驚動六位先祖的陵寢。這對於臣子來說,無異於非常嚴重的指責。

有這頂大帽子,誰也不敢輕建鐵路。

二、病民。鐵路沿線會遇到田地、房屋、墳墓、橋樑。若要建鐵路,就要將其一律平毀,民眾遷徙別處。就算朝廷好心,給百姓彌補銀兩,他們坐食一空後,如何謀生?

大清以孝治國,為了建鐵路而發人墳墓,豈非暴政?況且中國之名川大山,自古至今祀典不斷。一旦鐵路通行,恐神靈驚耳駭目,大為不祥。山川之靈不安,則旱澇之災易至。

一旦鐵路建成,行旅、貨物都走鐵路。則貨物流通,取攜方便。富人必增奢侈,財產日以虛糜。窮人則失去憑依,生活更難以為繼。

鐵路所經,數百萬的漕丁、搬運工、腳伕、轎伕,全都失業。此輩本就沒有田畝,一旦失業,形同流民。流民無所就食,就會鋌而走險,甚至揭竿而起。

明末時,朝廷裁驛站,驛卒李自成起兵造反,足為鏡鑑。是故,開一省之鐵路則一省百姓受累,開各省之鐵路則天下百姓受累。

三、資敵。

大清之國防,歷來講究因險設防,節節防禦。鐵路一通,千里暢行無陰,勢難節節嚴守,外敵一奮臂可直入室矣。

譬如京津之間,有大沽口、八里橋等多處險隘,足以一一設防,層層阻擊。一建鐵路,等於自廢險隘,洋人可在天津奪我鐵路,直撲京城。

若說鐵路有利運兵,其實要看兵力之強弱。兵力強,則我可速以挫人;兵力弱,則人亦因以蹙我。如今敵強我弱,若建鐵路,無非代他人做佈置,無非為他人做嫁衣裳。

若說鐵路有利於漕運,大清當年征伐準噶爾、厄魯特,勘定回疆,沙漠迢遙,兵糧皆陸運而無匱。內陸數百里之遙,人力可至,何必非建鐵路。

若說大清幅員遼闊,北京偏居北方,朝廷對地方常有鞭長莫及之感。有火車則易巡視巡查,官吏不敢違法,有益吏治。其實查吏之昏明在精神不在形跡,朝廷清明,地方又焉敢貪腐?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