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鎮位於長江北岸,與南岸半壁山共同構成天險。長江流經至此,陡然變窄,寬度僅有五百米,水流非常湍急,且有漩渦,水文複雜。
此處天險,號稱“楚江鎖鑰”。太平軍東王楊秀清認為田家鎮為“天國咽喉,上下通衢”,是“最為緊要”之地,派當時的燕王秦日綱主持田家鎮攻防。
秦日綱在田家鎮修築六道鐵索,攔阻江面。又在鐵索後面設定數座大木簰,木簰高達十幾米,猶如一座堡壘,可設定炮位。又在半壁山駐守重兵,防守長江南岸。
湘軍陸師先到,與太平軍搶奪半壁山天險。羅澤南親自帶隊,與太平軍鏖戰。秦日綱則親自坐鎮半壁山大營,指揮太平軍拼死抵抗,太平軍多名國宗戰死。
太平軍不敵,最終放棄半壁山天險。湘軍陸師佔領半壁山天險後,水師戰船冒險沿著水流湍急的南岸航行,用大火熔斷江面上的鐵鏈。
湘軍水師突破鐵鏈,急棹四十餘里,直達長江下游的武穴。然後回船上游,或炮擊,或火攻,把太平軍水師戰船燒得乾乾淨淨。
此役之後,太平軍水師一蹶不振,長江上游成了湘軍水師的天下。
湘軍接連在武昌、田家鎮大勝,一向謹慎的曾國藩也變得輕敵,覺得可以一鼓作氣攻下天京。
沒想到,湘軍在九江、湖口大敗,曾國藩再次投江自殺,被部下救起。太平軍則乘機反攻武昌,湘軍自此役後分成兩部,一部在湖北,一部在江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後,天京事變爆發,革命軍收編太平軍。林啟榮受命組建步兵第五師,接替太平軍抵抗湘軍。湘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在武昌、九江與革命軍步五師僵持不下。
靖港、武昌、田家鎮三大戰役,是湘軍成軍以來的得意之筆,也是湘軍教育官兵的最佳素材。
尤其是有關靖港之戰的戲劇,剛出爐時很受湘軍歡迎。這出戏矛盾點很多,高潮迭起。湘軍出師就敗,曾國藩投水自殺,塔齊布扭轉乾坤,鮑起豹冒功邀賞,朝廷明察秋毫……種種情節,極有看點。
但湘軍官兵看得多了,未免有些審美疲勞。與革命軍相持一年,毫無戰果,湘軍士氣低落。由於不斷擴軍,書生出身的營官戰死率高,湘軍軍紀也逐年下降。
眼下,駐守龍港的湘軍,便與巡演的戲班爆發了衝突。湘軍裡有個哨官模樣的人,帶人衝上了戲臺,罵道:
“兄弟們在此駐守經年,好不容易盼來一個戲班,唱的還是老三樣,耳朵都要聽出繭了。你們為何不給我們表演花鼓戲?!”
戲班上的押班軍官卻不知去哪了,只有戲班的班頭上前周旋,說道:“老總,咱們是湖北戲班,實在不會唱瀏陽花鼓戲。”
那哨官卻很不耐煩,一把揪住班頭的衣領,把他拉到面前,窮兇極惡地說道:
“花鼓戲流傳兩湖,你怎麼不懂?老子要你唱花鼓戲,你就唱花鼓戲。把你們戲花找來,讓她唱《小寡婦上墳》,你扮戲裡的老流氓。”
《小寡婦上墳》是花鼓戲裡的名作,故事情節也非常鄙陋,講的是寡婦上墳途中,受流氓長工挑撥,寡婦春心所動,大白天與長工野合。
這出戏臺詞鄙陋低俗,動作大膽,情節駭俗,卻很受湘軍的喜歡。
班頭不從,湘軍哨官惱羞成怒,打了他一個耳光。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