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很快冰釋前嫌,在與太平軍交戰的過程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因為功勳卓著,再加上肅順的鼎力支援,曾國藩與胡林翼先後得到重用,各自節制三省軍務。
可如今,兩人各守畛域,儼然已有門戶之見。劉蓉說胡林翼識大體,一定會服從曾國藩,曾國藩並不相信。
他宦海浮沉多年,什麼事情沒見過?利益面前,胡林翼哪會輕易就範?就算胡林翼願意聽從曾國藩,他手下的部屬願意嗎?
後世有言,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意思是說,曾國藩最會做官,在人情世故方面最為老練。
但實際上,曾國藩在擔任兩江總督之前,是個不折不扣的官場愣頭青。他一度得罪了滿城的京官,在北京都快混不下去了。
擔任湘軍統帥時,曾國藩屢次與各地的督撫,包括屬下的大將發生衝突,很多幕僚也都覺得曾國藩太苛刻,選擇離他而去。
反倒是胡林翼,才識高,反應快,處事靈活,在駕馭部屬、調和部將、協調官場上等方面表現出極為傑出的才能。
以至於曾國藩不得不感嘆:“潤芝(胡林翼)之才勝我十倍。”
然而,胡林翼在後世的名氣為何遠遠不如曾國藩呢?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他的運氣不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曾國藩一手勳功無數,卻認為自己成功的最大因素是運氣。胡林翼才具高,出身好,早年卻放浪形骸,耽誤了前程,也染上了宿疾。
因為這個緣故,胡林翼死得很早,在1861年就死了。儘管如此,他仍被後世評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曾國藩思索再三,想起他與胡林翼的相識、相知,忍不住嘆道:“我的才具不及貺生。但誠如惠甫所說,兩軍若不合在一起,就是自取滅亡。
“此番到湖北,我一定要說動貺生,與他合軍一處。大不了,我把統兵大權交給他,讓他全權指揮湘軍。”
趙烈文深受觸動,說道:“滌帥公忠體國,光明磊落,烈文心悅誠服!”
劉蓉卻不動聲色,問道:“滌帥,兩軍合兵一處,是件大事,不可輕率。就算滌帥公忠體國,甘心讓出兵權,也要考慮朝廷的意思。”
還是劉蓉老練,考慮問題周到。他是曾國藩的好朋友,也算是曾國藩的嫡系。如果曾國藩甘願屈居胡林翼之下,劉蓉的地位也將下降。此中微妙,劉蓉不得不有所表示。
曾國藩凜然一驚,盤算良久,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為國盡忠,自然不在乎兵權之多寡,亦無所謂朝中浮議。想必皇上聖明,也能理解我的苦衷。”
趙烈文則說:“向榮主持江南大營,坐擁兵馬十餘萬,糧餉供應無度,卻師老無功。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朝廷事事遙控,也是向榮兵敗的重要原因。
“滌帥不畏浮議,以團練創制湘軍。湘軍不是綠營,雖受朝廷指導,卻不受中樞遙制。湘軍上下鐵板一塊,外人也好,朝廷也好,都插不進手。
“此亦是湘軍成功的重要原因。兵貴神速,滌帥應當儘快與貺帥達成一致,把兩軍合成一處,不必向朝廷請示,事後奏報而已。”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