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援火柴產銷協會,怡和公司將向其轉讓安全火柴的相關專利技術。徐潤將透過火柴產銷協會,幫助各省市士紳建立火柴廠,授予其專利技術,以與外國火柴抗衡。
帝國的安全火柴使用紅磷做引火劑。紅磷沒有毒性,並且和氧化劑分別粘附在火柴盒側面和火柴桿上,不用時二者不接觸,所以叫安全火柴。
廣州火柴廠的安全火柴遠比傳統火絨方便,又在安全性上優於外國火柴,一經推出,立馬風靡全國,是怡和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
但帝國既要拆分怡和公司,怡和公司就要遵行。因為廣州火柴廠的安全火柴技術,就來自於楊烜的指導和授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怡和公司減持火柴廠股份產生的收益,三成留給公司,七成留給火柴產銷協會。協會將在各省指導建立火柴廠,使各省居民都能用到物美價廉的火柴。
在統制經濟體制下,火柴產銷價格將相對固定,火柴廠股東可以拿到相對穩定的利潤,政府得到稅收,民間也將得到物美價廉的火柴。
二)大力鼓勵民用輕工業。
只要是在統制經濟白名單之外的領域,民間資本、外資均可自由投資、自主辦廠,無需申請,無需批准,只需事後在政府工商局登記備案即可。
工商企業在華夏是個新事物,而新事物很容易被惡意投機。為避免投機,紳商成立新企業時,應以實收資本做資本金,即企業註冊資本一萬法幣,應實收一萬法幣。
同時,新企業註冊成立時,應在銀行開設專門賬戶,至少在賬戶記憶體入資本金的百分之十。這百分之十的存款,不受銀行控制,企業可以隨時支取。
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引導企業透過銀行辦理資金業務。因為在統制經濟下,銀行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要支援工商企業,也要監管工商企業財務,確保統制政策得到執行。
民間創辦工商企業,將從三個方面得到支援。
第一個來自行業協會,可以得到技術、管理經驗、生產銷售情報等方面的支援。
第二個來自銀行,可以得到優惠貸款,解決資金問題。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第三個來自統制經濟政策。統制經濟下,政府可以透過行政、財政等多種手段,確保本國民用企業得到強有力的扶持。
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家庭手工業。
發展家庭手工業,主要是基於多種考慮:
第一,華夏社會還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嘉慶、道光以來,華夏人口暴增至四億多人。農業社會無力安置這麼多的剩餘人口,造成民間普遍貧困,催生了一場又一場的農民起義。
帝國工業化剛剛起步,也無力消化這麼多的富餘勞動力。家庭手工業生產效率雖低,卻無需大量投資,對生產技能要求不高,可以吸收一部分勞動力。
怡和公司最早籌建火柴廠時,就曾因地制宜,利用家庭作坊製造火柴盒。廣州市民把紙張、膠水帶回家,製作火柴盒,既降低了火柴生產成本,也讓一些貧苦之家增加了收入。
第二,發展家庭手工業,可以提高婦女地位。譬如兩廣的土人,也就是相對於客家人來說的本地人,婦女基本不參加農業生產,社會地位低。但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很多婦女在家從事織布勞動,具有相當高的家庭地位。
男女平等不是一句空口號。大力發展家庭手工業,可以讓廣大婦女參加勞動生產。婦女有了勞動,就有了收入,就可以提高其家庭地位。
第三,發展家庭手工業,可以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華夏工業基礎幾乎為零,民間也並不富有。這就決定了民間創辦工商企業時,資本額不可能太高。
對於工商企業來說,最大的投資可能就是機器裝置。發展家庭手工業,可以減少企業對機器裝置的依賴,甚至可以家庭手工作坊代替部分機器裝置,從而降低企業創辦成本。
楊烜清楚,近代日本透過一系列對外戰爭確定了其世界強國地位。但就其經濟而言,直到二戰結束時,日本的家庭手工業依然佔有很大分量。
很多日本家庭從工廠裡拿回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後再送回工廠內組裝。
中日韓都屬於儒家文化圈,具有高度相似性。楊烜主張統制經濟,無疑從韓國經濟奇蹟中得到了啟發。同樣的,參考日本發展家庭手工業,對於解決華夏人口過剩、提高國民收入亦具有重要意義。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