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對於工業化至關重要。目前,帝國僅有一條鐵路對外營運,即廣三鐵路,從廣州市通往三水縣。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楊烜雄心勃勃,計劃同時開工若干條幹線、支線鐵路。
1、幹線鐵路。
第一條幹線鐵路,稱之為滬武鐵路。起點在上海,終點在湖北武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長江上游沿岸各座城池,雖由革命軍控制,卻並不穩定。因此,滬武鐵路將優先實施第一期工程,在上海至南京之間建成一條鐵路。
這亦是大上海計劃的重要內容,屆時將串聯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重要城市。
第二條幹線鐵路,稱之為滬浙鐵路。這條鐵路起點在上海,途徑杭州、金華,終點在浙江江山。
按照規劃,待革命軍統一中國後,將繼續向西延伸浙滬鐵路,經江西、湖南、貴州,進入雲南昆明。實際上,這條線路正是滬昆鐵路。
第三條幹線鐵路,稱之為交桂鐵路,從交趾省西貢縣修至廣西桂林。有了這條鐵路,帝國對交趾的控制將更加得力。
第四條幹線鐵路,稱之為廣韶鐵路,從廣州修至廣東韶關。因廣州至三水鐵路已通,這條鐵路實際上只需從三水修至韶關。
這條鐵路,日後將成為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規劃從北京一直修到廣州,實際上就是日後的京廣鐵路。
2、支線鐵路。
支線鐵路相對簡單,主要有蘇杭線蘇州至杭州)、杭甬線杭州至寧波)、邕穗線南寧至廣州)、榕廈線福州至廈門)等。
3、資金來源。
修築鐵路耗資巨大,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外國投資、民間資本、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等。
鐵路事業關係國計民生,需要全國統籌。為此,國民政府將在廣東鐵路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中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由國有資本控股。
英國資本對於美國鐵路建設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國民政府受此啟發,又有著修建廣三鐵路的經驗,決定大力吸引英國、美國投資。
國民政府為洋人保證的投資收益為百分之三。相比之下,英國在國際市場上統一公債利率為百分之二點五。由於克里米亞戰爭影響,英國公債收益不斷下降,資本無處宣洩。
相比之下,國民政府開出的投資收益顯得非常誘人,不少英商、美商有投資中國鐵路的意向。
民間資本亦可投資鐵路,中國鐵路公司對此非常歡迎。大上海計劃公佈後,江浙士紳對修建京滬鐵路尚存疑慮,廣東商人便籌齊了鐵路資本,令江浙士紳很受觸動。
二)電報。
電報網建設亦有非常重要的軍事、經濟、政治意義。它將極大地提高資訊傳播的速度,加速工業社會的形成。
同樣的,國民政府將成立一家中國電報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各省的電報線路,在國內全面推廣電報。
電報投資所需資金少、見效快,受到資本追捧。在資金方面,民間、洋人都很想投資華夏電報。郵政部在組織電報公司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帝國國將在七省三市建成電報網,電報至少通到縣一級。
三)航運。
航運有所區分。
民生方面,交給民間自辦,接受行業協會管控。包括長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大運河在內的重要航道,民間都可投資自辦航運公司。
對於有著重大軍事、經濟、民生價值的大型港口、橋樑等,則應由國家牽頭組織建設。
對於疏浚航道等見效慢、投資大、具有公益意義的大型基建,民間缺少足夠的資本、興趣,亦由國家承擔此類功能。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