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烜宣佈上海當局決定投降時,包令和布林布隆並未懷疑訊息的真實性。因為兩國公使的秘書隨即進入會場,帶來了相同的訊息。
對於包令和布林布隆這樣的職業外交官來說,這是1個相當惡劣、相當令人無奈的訊息。這意味著革命軍不僅具備了可與洋人叫板的實力,還贏得了刁鑽狡猾的上海士紳的擁護。
從此之後,上海迎來了新主人。也許,洋人在上海耀武揚威的時代將1去不復返了。
包令迫不及待地問楊烜:
“革命軍在上海周邊大動干戈,影響各國在華商業利益。大英帝國對此非常關注,請陛下坦誠地告訴我,革命軍是否將繼續擴大戰事?是否將繼續維持上海的貿易地位?”
綜合各方面的情報,包令確認革命軍的兵力並不雄厚,已是強弩之末,並不足以擴張戰事。但楊烜1向詭計多端,革命軍也常有令人意外的舉動,包令並不敢掉以輕心。
楊烜倒是1臉坦誠,說道:“革命軍剛剛征服了江蘇、浙江,再加上福建、臺灣,4省人口已有78千萬。接下來1年時間內,我們將在4省剿滅土匪,建強基層政權,推行均田,建設鐵路、電報網。
“這是1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我們無意於發動新的戰事。至於上海,我可以向兩位公使保證,帝國將繼續維持、提升上海的貿易地位,給予上海更多的貿易特權。
“帝國願與各國展開坦誠、友好的合作,把上海建設成1顆真正的東方明珠。我本人對商人的態度1如既往,歡迎各國商人在華開展貿易,投資設廠。”
包令與布林布隆彼此交換了下眼神,似乎欣喜過望。對於各國來說,華夏有著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單1市場。在各國商人中間,常常流行著這樣1句話:
“假如每個中國人每年在洋貨上消費1兩銀子,洋人每年就能對華賣出4億白銀的商品。”
為此,英國人費盡心機,不惜付諸戰爭,逼迫滿清政府5口通商。但5口通商後,洋人失望地發現:滿清官員對洋人陽為恭順、陰為敵視。滿清治下的百姓普遍窮苦不堪,缺乏消費能力。
即便東南地區相對富庶,也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東南地區的百姓並不需要洋貨。就連物美價廉的洋布,也敵不過當地自產的土布。洋人對華輸入的最大宗商品,似乎只有鴉片1項了。
與之相反,嶺南的對外貿易卻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得益於持續的資本投入、低廉的人力成本,嶺南的工商業在短短几年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包令已經聽到了很多言論,希望英國與中華帝國加強合作,為洋商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最近1段時間,隨著革命軍進軍江蘇、浙江,這種言論得到了更多洋人的擁護。
包令不得不開始鄭重考慮,是否需要調整英國立場,對中華帝國日趨高漲的發展態勢作出合適的應對。
作為會談見證人的奧姆c..orne)是個英國人。身為工部局董事,他更加關注復興會對於租界的態度。
英、法、美成立了聯合租界,由工部局管理。工部局董事會每年選舉1次,1855年的董事會只有3名成員,不設總董。
工部局董事會1向由英國人獨裁,引起法國人不滿。歷史上,1862年法租界退出聯合租界,由法國人自行管理。法國人特立獨行,與英美屢有分歧,也敢於獨立於英美之外。)
奧姆問楊烜道:“皇帝陛下,帝國在《民報》、《革命軍》等報刊、宣傳冊上公開宣佈,承認各國在上海設立的租界。在租界問題上,我能否得到陛下的親口保證?”
這個問題,也是包令和布林布隆所關心的。
楊烜淡然1笑,說道:“《民報》是中華帝國的官方報紙。既然《民報》上有白紙黑字,我們自然不會食言,會繼續承認租界,尊重洋人在租界上的權益。
“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即為合理。租界在洋人的佔領下,在短短几年內就出現了繁華的景象,此事並非偶然。1852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洋人接管江海關。
“在此之前,華人管理江海關,貪汙橫行,1年稅收只有十56萬兩白銀。洋人代管江海關,僅上海1地,兩年徵稅7十萬兩。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收復上海後,洋人將代管的7十萬兩白銀交還上海道臺吳健彰。